【红色档案】 李白写给父亲的家书。原件存于中共一大纪念馆,图为浏阳李白烈士故居展出的复制件。孙敏坚 摄 李白写给弟弟们的家书。现存于浏阳市档案馆。 通讯员 摄 李白生前使用过的电台及发报机。存于上海的李白烈士故居。 天岸马 摄 【档案故事】 “同...
【红色档案】李白写给父亲的家书。原件存于中共一大纪念馆,图为浏阳李白烈士故居展出的复制件。孙敏坚 摄
李白写给弟弟们的家书。现存于浏阳市档案馆。 通讯员 摄
李白生前使用过的电台及发报机。存于上海的李白烈士故居。 天岸马 摄
【档案故事】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1958年拍摄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里,共产党员李侠的这句遗言,曾感动了无数观众。李侠的原型,就是秘密战斗在“上海—延安”空中通信线上的地下电台发报员李白。
越过大洞岭,翻过大围山,汽车一路疾驶,终于停在浏阳市张坊镇白石村的一座院落旁。李白烈士故居静静地沐浴在秋阳里,一如它的主人从容的一生。
李白原名李华初,1910年5月出生于这里的一户贫农家庭。因家贫交不起学费,他13岁便辍学到染坊当学徒。大革命时期,在火热的农民运动高潮的带动下,15岁的李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1927年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
今年78岁的李华光是李白的堂弟,其母亲是当年李白从戎的唯一知情者。“华初哥是我伯伯家的长子,家里人并不愿意他去参军。”李华光老人说。于是,李白在前一晚悄悄敲开同院婶娘的房间:“我要跟部队走了,请婶娘帮我多照看着些家里。”第二天一早,李白便背上行囊,沿着蜿蜒的乡间小道踏上革命的道路,再也没有回来。
之后,李白参加长征、到陕北、奉命赴上海从事地下工作……他与故乡渐行渐远,仅靠书信与家中亲人联系。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李白要与家人通信,是极不容易的。李华光回忆说,“华初哥的信件一般都是托回湘的友人带回,交到在永和镇开铺子的六叔手上,再由六叔转交给我伯父。”
据统计,李白共留下了18封亲笔书信,大部分是写给父亲和弟弟们的。解放后,二弟李华庆在自家的阁楼上陆续找到了这些家书,原件均交国家文物部门保存,故居内展示的是部分复制品。
看着泛黄的信笺,记者从这俊秀飘逸的字迹背后,读取李白对家人的柔情、对革命的执着。
家书里的李白,谦恭而体贴。他称呼“父亲大人”,自道“男一切好”。在失去家人音讯的日子里他焦急地去信:“久未接到家信,内心实在挂念。男屡次寄回之信,不知收到几何?近来,福体康健否?合家都好么?甚念……”
1943年,在被日本宪兵队关押大半年出狱后,李白得空给父亲写封平安信。信中他化名李静安,自称在良友糖果店当店员,将入狱称为“住院”,说“男自住院后,当时因医院阻拦不准家属接见……使大人及合家均为我担心,实感激不尽!”
因多年不归,父亲多次写信责怪他“为何不早还乡”,李白只能温柔解释:“我们回家之心,是比大人望我们回来之心还要焦急的。”“只要有可能回家的安全路线及回家后可有一安定的生活时,我们是无论如何都会回家的。”
父亲重病期间,他很惦念父亲,却不能回家探望,写信嘱托弟弟和弟媳:“不要使老人家心烦,如想吃什么菜或者其他东西,要尽量买给父亲吃。”1947年父亲病故,他只得托人带回30块银元,并在给两个弟弟的信中写道:“我因远居异境,不但没有尽到半点照顾之责,连与父亲一面之缘都没有,实是抱憾终天!”
柴米油盐的细琐叮嘱背后,却是永久的诀别。1949年5月7日,上海解放前夕,39岁的李白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直到他牺牲,老家的亲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家书里,他总是一个敬老慈幼、温和友善的普通儿子和兄长。
李白不敢也不能告诉家人。1937年起,他受党组织派遣到上海设立秘密电台,用无线电波架起了上海和延安之间的“空中桥梁”。这项工作充满了危险,只要电台一开机,就会遭到敌人的无线电侦察。为了保护电台,李白辗转换了6处住所,先后3次被捕。
最后一次被捕,是1948年12月30日凌晨。李白原本完全可以撤退,但在生命与情报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他镇定地向党中央传递完国民党的长江布防情报后,从容等待敌人的到来。这封宝贵的电报,助力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
酷刑拷打和厚禄劝降都没有让李白屈服。1949年4月22日,感觉敌人可能要采取极端手段,他给妻子裘慧英写下最后一封信:“因路远来时请买些咸萝卜干……炒米粉亦请带些来,此外肥皂一块、热水瓶一只。”“我在这里一切自知保重,尽可放心。家里困苦,望你善自料理,并好好抚养小孩为盼。”在望得见生命尽头的时刻,李白留下的绝笔信,依旧如此平常、琐碎而从容。
李白牺牲的消息不久后传到了浏阳老家。“我们第一次知道华初哥所干的事业,既难过又骄傲。”李华光老人介绍说,几十年来,李氏后人都秉持着“要为李白争光,不从李白身上沾光”的祖训,老实做人、踏实做事,争当对社会有用的人。
离开时,记者坐在故居内的发报机前,轻轻敲下“延安已收到你的电报”代码。李白为革命舍生取义的精神,就如同电波般穿越时空,永不消逝。 (记者 孙敏坚 通讯员 颜文展)
(责编:唐李晗、邢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