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东威海港的刘公岛是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北洋水师的诞生地、甲午海战决战地。金秋十月,登临刘公岛,一座灰白色海军舰船模样的建筑——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院陈列馆,首先映入记者眼帘。在陈列馆前,民族英雄邓世昌的雕像巍然屹立,只见他手执望远镜...
位于山东威海港的刘公岛是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北洋水师的诞生地、甲午海战决战地。金秋十月,登临刘公岛,一座灰白色海军舰船模样的建筑——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院陈列馆,首先映入记者眼帘。在陈列馆前,民族英雄邓世昌的雕像巍然屹立,只见他手执望远镜眺望着大海,随风扬起的斗篷预示着一场风暴的来临。
眼前的一幕,把人们重新带回甲午战争的壮烈场景。
1894年9月17日黄海大战爆发,管带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在日舰围攻下,致远舰的舰体多处受伤,舰身倾斜,随时有沉没的危险,而此时,邓世昌发现北洋海军旗舰定远舰遭到日本舰队围攻,为保护定远舰,邓世昌下令致远舰撞向日舰吉野号。他鼓励全舰官兵:“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致远舰被鱼雷击中沉没,全舰官兵200多人,仅有27人获救,邓世昌壮烈牺牲,年仅45岁。
邓世昌的牺牲震惊了国人,诗人高庸为他题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一代英魂永驻大海!邓世昌是广东番禺人,1861年,12岁的他随父亲移居上海,在这里每天看着飘扬着各色国旗的外国军舰和商船在中国港口任意出入,西方的发达和海军的强盛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中国有海无防的现实也让他受到很大的刺激。从那时起,邓世昌立志要成为一名海军,1868年19岁的邓世昌以各门课程全优的成绩考入了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成为该学堂驾驶班的第一批毕业生,邓世昌在学业方面表现突出,被船政大臣沈葆桢称为“最伶俐的青年”。
作为一名海军军官,邓世昌治军严明,以船为家。从军27年,邓世昌仅回过3次家,在家住得最多一次也不超过7天。1884年,法国入侵台湾,邓世昌率舰南下御敌,就在这时他接到父亲病故的消息,在国事和家事面前,他选择以国家为重,没有回家奔丧。事后,他一言不发,自己一个人闷在舱内不停地写字。随从见他写了就撕,撕了又写,十分好奇他到底写的是什么,于是把一些碎纸片拼在一起,才发现他反反复复所写的只有两个字:不孝。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但谁又能体会到邓世昌无声的自责!在民族和国家大义面前,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尽孝的最后机会。
在甲午战争博物院殇思厅,一口巨大的警钟竖立于展厅中央,墙上用黑体字赫然写着:历史在这里沉思。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刘公岛教学区讲解员岳晓艳说,甲午战争已随着时代的风云远去,但它却像这口沉默的大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沉思。“我们一定要牢记那句古训: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刘公岛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实践基地”“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每年来此参观怀古者数以百万计。在留言簿上,参观者的感慨会让每个有血性的中国人热血沸腾。来自陕西延安的刘凯这样留言:爱我中华,壮大自己,不辱使命,振兴中华。
“通过实地参观、现场讲解和互动交流,触发人们的悲愤和警醒;通过‘历史在这里沉思’等系列醒目字墙,激发人们深层次思考。”甲午战争博物院副研究馆员丛中笑告诉记者,我们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构筑海上钢铁长城,谋求和平与发展,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赵秋丽 李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