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事话语”,是“指接连作三个或者三个方面的叙事模式”,或者说是指一句话列举“三事”,作三个、三面或三层意义表达的语言形式。 这种叙事模式在先秦经典中大量存在。如《论语·子罕》:“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所谓“三事话语”,是“指接连作三个或者三个方面的叙事模式”,或者说是指一句话列举“三事”,作三个、三面或三层意义表达的语言形式。
这种叙事模式在先秦经典中大量存在。如《论语·子罕》:“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韩非子·诡使》:“圣人之所以为治道者三:一曰利,二曰威,三曰名。”以及《史记·高祖本纪》之“约法三章”等等皆是。
这种叙事模式反映到小说中,就是大量的“依我三件事”等诸种模式。而最着名的恐怕要数《三国演义》中关云长与曹操“约三事”而降的情节。
在《金瓶梅》中,也有大量“三事话语”的描写,比如:三个条件。
这种情况一般是指在矛盾斗争中占主动的一方要求或者胁迫对方做三件事,也就是一般小说中最常出现的“依我三件事”的模式。
如小说第十三回,潘金莲发现了西门庆与隔壁花家娘子李瓶儿的奸情,西门庆千哄万哄,要潘金莲替他两个周旋,妇人道:“我不信那蜜嘴糖舌,既要老娘替你二人周旋,要依我三件事。”西门庆道:“不构几件,我都依。”
妇人道:“头一件,不许你往院里去;第二件,要依我说话;第三件,你过去和他睡了,来家就要告我说,一字不许你瞒我。”
潘金莲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不许往院里去”,显然,潘金莲对西门庆梳笼李桂姐之事仍然耿耿于怀;第二个“依我说话”,这也让我们想到潘金莲激怒西门庆殴打孙雪娥以及私仆受辱之事。
总之,前两个条件总是承接上文,照应前回情节,而第三个条件“一字不许瞒我”,却是开启后文,西门庆对潘金莲一字不瞒,却让潘金莲有机会离间西门庆与吴月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