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温故(二十八)》,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本文作者:沈志华,原题为:《无奈的选择:中苏同盟建立的曲折过程》 时间关系,我们就不详细讲战争爆发的过程了,但这时中苏同盟只是一种形式,还是纸上的东西,因为斯大林并不相信毛泽东,所以他...
本文摘自:《温故(二十八)》,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本文作者:沈志华,原题为:《无奈的选择:中苏同盟建立的曲折过程》
时间关系,我们就不详细讲战争爆发的过程了,但这时中苏同盟只是一种形式,还是纸上的东西,因为斯大林并不相信毛泽东,所以他开始跟金日成讨论的时候要背着毛,一直躲着毛,直到5月份,马上就要开战了,斯大林才对金日成说,你到北京去一趟,去找毛泽东,为什么?斯大林说,万一要是出了事的话,苏联是不可能向你们朝鲜提供帮助的,那个时候就得找中国人。后来果然就出了问题,朝鲜战争爆发后,其实从7月份开始毛泽东就想出兵,那个时候金日成打得非常顺利,一直打到釜山,百分之九十都解放了,当时毛泽东就讲了,说你现在最危险的就是后方,被人抄后路,你应该把重兵调过来,如果你调不回来,我调兵上去给你守后方,金日成觉得也是,他也觉得确实很危险,但是斯大林死活不同意。我看这个档案材料,从7月到9月,中国至少三次提出要出兵,斯大林就是不让去。这是为什么?苏联同意发动这场战争,是因为他们想要控制朝鲜半岛。如果中国派几十万人去,仗是打赢了,但这朝鲜半岛归谁了?斯大林不是就实现不了他的目标了吗?所以他一直压着,不让中国出兵,但是到了10月份,就是仁川登陆以后,局势急剧下滑,朝鲜人民军全军覆没,没人了,如果这时候美国要是越过三八线,控制住整个朝鲜半岛,那就不仅威胁到中国东北,还会威胁到苏联整个远东地区。所以这时候斯大林要求中国立即出兵,他跟毛泽东说,你不是一直想出兵吗,我看现在是时候了,你赶快去吧。当然,这个过程也很复杂,没有时间细讲,但到最后一步是什么,就是苏联空军出动的问题。毛泽东之所以最后说服了彭德怀,让他挂帅出征,就是因为斯大林原本答应苏联出空军,中国出陆军,中苏联合起来跟美国人打。但到了10日,周恩来和林彪到了莫斯科以后,后来又到了黑海,跟斯大林一谈,斯大林含糊了,说要不然你们先去,中国陆军先去两个月,苏联空军最迟两个半月以后就上。周恩来当然不干了,两个半月这仗不知道打成什么样了,说要不然我们再等两个半月,斯大林又不高兴了,说再等两个半月金日成早就完了。周恩来说,要去咱们一块儿去,可斯大林坚持中国先去,苏联空军后去,就是不相信中国嘛,他们怀疑,中国真是要去吗?会不会他们一帮人过了鸭绿江,我们飞机一上,他们就掉头回来了?这样苏联出兵成了既成事实了,也改不了了。斯大林主要是不相信中国人。最后,就是你们也不去了,我们也不去了,牺牲北朝鲜,让金日成到沈阳建流亡政府拉倒。
对斯大林的这种态度,林彪激烈反对,说你把金日成弄沈阳去,这不是引火烧身吗?本来美国人没想打我们,你把金日成安到沈阳,这不是找事嘛,还建议斯大林,让金日成留在山里打游击,牵制美国人怎么样?这个当然斯大林没答应,最后就达成一个协议,放弃北朝鲜,中国不出兵了,苏联也不去了,然后斯大林和周恩来联名给毛泽东发了个电报:我们讨论的结果是放弃北朝鲜,建立流亡政府……这个时候毛泽东就琢磨了,怎么会是这么一个结果,需要考虑是不是斯大林真的要放弃,还是斯大林生气了。开始毛说,既然如此,那就照你们的意见办。晚上9点50分,毛泽东又发了一个电报给斯大林,说我已经下达了撤销出兵的命令。但是第二天他又改主意了,当然,毛是怎么想的我们现在也不太清楚,很显然,他是认为斯大林还是想要让中国出兵的,说不出兵那是赌气,我想毛一定是这么判断的,所以13日他又给斯大林发电报,说我们还是决定出兵,而且告诉周恩来,说政治局在此讨论,还是决定出兵,但是你要跟斯大林讲,就说我们先去是我们先去了,但是苏联空军两个月后、最迟两个半月后一定要出动,不能涮中国人。好,15日斯大林答复,说苏联空军出动是可以的,但是苏联空军不会越过鸭绿江,我们只保卫中国的领空。周恩来一下就傻了,说我们在朝鲜打仗,你不过鸭绿江算出兵吗?17日回来跟毛一汇报,彭德怀先发怒了,因为这事决定以后,我看十三兵团给中央军委写了几个报告,讲的都是空军的问题,因为中国打仗从来就没有空军嘛,这次要跟美国人打,美国空军多厉害,没空军这仗怎么打,所以就老问,跟中央问这个事。所以毛泽东也知道,这事关系到中国是否能出兵、出兵成败与否的一个关键问题。武器装备是解决了,苏联答应提供没问题,但是空军怎么办?
现在就是最后关头了,那就是:如果你自己去,你去还是不去?18日毛泽东就面临这样一个选择,你去可能就被人打得稀里哗啦。为什么当时所有中国的军事将领都反对出兵呢?就是他们没有胜利的把握。你出兵干嘛去,你不是出兵要打胜仗吗?没有谁说我们决定发动一场战争,我们一定要打败,除非战术上诱敌深入,那叫诈败。所以所有中国领导人,他们不愿意出兵就是因为没有取胜的把握。武器装备又不如人,人家海陆空三军,我们就只有陆军,而且这陆军还没有打过现代战争。当然,后来就是因为没有打过现代战争,头两仗才赢了。所以大家心里都没底,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为什么还决定要出兵,这就是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我的判断,因为毛泽东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打败了也要去,那我想,他一定是对这些军人说的,就是都怕打败仗,但是打败了也得去。你琢磨一下这话是什么话?意思就是军事上的胜败不是主要的,关键就是去还是不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做给斯大林看的,要向斯大林表示中国共产党还是社会主义阵营当中的一员,中国共产党还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所以我想,毛泽东对中国的安全的保障,对新中国共产党新政权是否能巩固下来,他是寄希望于中苏同盟条约的,而不是寄希望于出一支军队来保卫鸭绿江,那是一个小的安全,大的安全是在朝鲜战争这种背景下,可能会导致共产党刚夺取的政权得而复失。蒋介石蠢蠢欲动,反攻大陆,国内国民党的散兵游勇,到处活动,反革命分子也跳出来,经济一片衰败。共产党又没进过大城市,上海那会儿,1950年是最乱的,杨树浦发电厂被炸,然后整个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形势非常严峻。在这种情况下,你单单靠志愿军出兵就能够保证安全?所以我想,毛泽东他一定会这样想问题,那就是真正能够帮助中国、帮助中共巩固政权、保障中国安全的,是中苏同盟这样一个政治框架,是苏联对中国巨大的援助,但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本人的信任的基础上的。所以他一定要做这件事,做了这件事或许就能取得斯大林的信任,那么中国想要的东西就都来了。
当然这只是我一个推断,毛泽东也不写日记,他也没写为什么这样考虑,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前前后后发生的这些事进行推断,可以证明的是,中国19号出兵,25号就跟美国人打起来了,28号斯大林就下了命令,苏联空军立刻出动,而且可以过鸭绿江。以后,一直到朝鲜战争结束,朝鲜战争空军基本上都是苏联打的,志愿军空军1952年才参战,而且都是外围作战,主战场都是苏联空军打的。而且苏联的援助随之开始大批地运到中国,光米格—15比斯式飞机,当时最先进的飞机,就给了三百九十多架—白给的。网上传说斯大林感动得流了眼泪,我在材料里没看到过,但是我看那些电报能感觉到,斯大林确实被感动了,就是毛泽东会在这么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明知道出兵很可能会打败仗还是去。我就说,一个是双方谁也没想到,美国人没想到中国会来人,放心大胆地往前走,麦克阿瑟圣诞节要回家,让步兵往前赶,结果正好志愿军过来,两边走乱了,美国人怕乱,中国人可不怕乱,原来就都是乱的嘛,所以穿插、包围,一下把美国人打蒙了。同时,国内的经济援助也是大量到来,所以我个人认为,毛泽东这个判断还是正确的,他达到了他的目的。也有人们说,中国当时出兵朝鲜并不明智,因为最后战争损失太大,代价太大。代价太大也是一个事实,确实有点得不偿失。其实你到第二次战役打完或者第三次战役打完就结束是完全有可能的,那会儿中国是全胜,而且除了冻伤的,几乎没什么损失。但是,后来被胜利冲昏头脑了,到了1951年1月,毛泽东给斯大林打电报,说美国人不过如此,不怎么样,还不如日本人呢,说我一次消灭他一个军没问题。这时候晕了,头脑发热,最后才造成这个结局。所以我说,我们不能用三年以后战争的结果、这个代价来评估出兵朝鲜的这个决策是不是正确的,或者讨论是不是符合实际情况。但是有一点是没有疑问的,那就是中国出兵以后,中苏同盟才真正建立起来。在此之后,到斯大林去世之前这一段时间,就是1950年到1953年,斯大林在各个方面都非常支持中国。当然,也是因为毛泽东在朝鲜掌握了主动权,中国一百多万军队在那儿,所以基本上是毛泽东说了算,斯大林都是支持的态度,中国提出的要求斯大林基本上也都满足了。也就是说,中国出兵朝鲜才最后奠定了中苏同盟建立的这个真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