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资讯_互联网资讯_电商资讯

5000年前, 它们竟生活在青藏高原

栏目: 科技新闻 来源:北京it资讯 时间:2020-11-05

5000年前, 它们竟日子在青藏高原...

我国科学家的研究首次表白,约在5000多年前,现今只漫衍在热带地方的野生大型哺乳动物,曾日子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而且是马家窑文化先民重要的打猎资源。

史前人类向青藏高原扩散的历史,以及他们对动植物资源操作的方法,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猜忌的热点谜题。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宿兵尝试室与海内多个研究机构进行古DNA遗传学、考古学、古气候学和地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相助,发此刻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前,青藏高原曾存在大型热带哺乳动物。

此前青藏高原发明了棕榈等大量热带植物的化石,这一新发明发生的震动不问可知。研究成就以《古基因组显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前,青藏高原存在热带牛科动物是打猎勾当盛行的原因之一》为题,于10月19日颁发在国际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并被选为当期导读文章。

动物遗骸碎片化存在 难以鉴定其准确物种归属

山那树扎遗址,坐落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甘肃省岷县县城以北10公里茶埠镇洮河西岸的一级台地上。在这里,比力基因组学专家发明了大量的野活跃物遗存。

“与同时期黄河中下游动物遗存以家养动物为主差异,青藏高原东北部动物遗存以野活跃物为主,显示出打猎勾当在该地方动物资源操作方法的主导职位一直连续至约4000年前。但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并不清楚。”说起此番研究的配景,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晓明介绍说,个中,大型牛科和犀科动物在这些野活跃物遗存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然而,由于这一地方发明的动物遗骸往往很是碎片化,很难从形态学上鉴定准确的物种归属及其种群历史动态和生态适应模式。

此前的研究显示,粟黍农业人群在距今5200年前就已经从黄土高原向西扩散到青藏高原东北部,在新石器晚期大范围定居于海拔2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

科学家依据通用的碳14同位素测年办法,发明山那树扎遗址距今已有5270年至5035年的历史,文化类型属于5300年至4000年前马家窑早期文化。“这一遗址的野活跃物遗存约占全部动物遗存的78%,粟黍作物遗存占植物遗存的80%以上,说明粟黍种植和打猎勾当是该遗址先民得到食物资源的主要方法。”张晓明说。

这里出土的野活跃物遗存中,除了有羚羊、熊、虎、野猪和野兔等动物外,令人惊异的是,还发明有水鹿、金丝猴和竹鼠等热带、亚热发动物,以及无法鉴定种属的大型牛科和犀科动物。

气候从宜人到恶劣 使野活跃物多样性显著下降

张晓明与兰州大学情况考古团队董广辉传授及陈发虎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雷初朝传授相助,展开了对山那树扎遗址的10个大型牛科动物和2个犀牛科动物骨骼标本的古DNA研究。

“通过古DNA研究,我们获得了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数据。”雷初朝传授介绍说,他们整合现生牛科动物和犀科动物群体大数据,进行了系统的阐明。

功效表白,山那树扎遗址的10个大型牛科动物遗骸,都属于现今只栖息于南亚和东南亚热带雨林地方的印度野牛;而遗存中的两个犀牛遗骸,则属于现今野外约莫只有100多头、只漫衍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的濒危动物苏门答腊犀牛,是亚洲现存独一双角犀和体型最小的犀牛。

而群体动态变革历史阐明显示,这个古代印度野牛群体范围在约2万年前开始下降,与末次冰盛期的年代相符,在约5000年前产生急剧下降并延续了较长的时间,与青海湖记录的5000年至3600年前大幅度气候震荡的时间相吻合。

“物种间的基因流阐明显示,这种古代印度野牛群体与牦牛以及西藏黄牛并不存在基因交流,从而我们猜测古印度牛和后两者可能存在时空上的生态位断绝,也就是说它们并不在同一时期。”张晓明说,这也首次表白,约在5000多年前,现今只漫衍在热带地方的野生大型哺乳动物,曾日子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而且是马家窑文化先民重要的打猎资源。

研究团队通过系统比力古气候和动物考古数据还提出,约5200年前,较高的夏季温度和温暖潮湿的宜人气候,可能促使印度野牛和苏门答腊犀牛等很多热发动物漫衍于较高纬度的地方,富厚了该地方的野活跃物多样性,为其时的先民提供了富厚的打猎资源,使得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青藏高原东北部,成为东亚地方最后的打猎场之一。

从此约5000年到4000年前,严寒、干燥天气来袭,气候恶化,人类勾当增强,在多重因素影响下,青藏高原东北部野活跃物多样性显著下降,牧业勾当代替打猎勾当成为该地方先民获取肉食资源的主要方法。

“这项研究,是青藏高原地方首次大型动物古DNA全基因组测序阐明的成就,是多学科交叉相助的典型,对我们认识中晚全新世野活跃物地理花样、气候变革和人类勾当之间的互作干系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董广辉说。

相关链接

解密历史的古DNA

古DNA是指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中残存的DNA片段,包罗昔人类、动植物和微生物DNA。古DNA是分子考古学的焦点,它操作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提取和阐明生存在古代人类和动植物遗骸中的古DNA分子,以解决考古学问题。

古DNA研究通过比力古生物和现代生物之间遗传的差别和联系,在古代和现代生物的谱系干系研究、濒危物种的掩护、人类的发源和进化、模拟人类迁移路线、墓葬个别间亲缘干系、墓葬群体干系(族属)研究、人类遗骸的性别鉴定、古病理与饮食研究、动植物的家养和驯化历程、农业的发源和早期成长等方面发挥了奇特感化。

目前古DNA研究主要使用考古学标本,一般选取生存完整、没有裂痕的牙齿和肢骨,注意防备污染。在尝试室事情阶段,要经历样本评估、处置惩罚、DNA提取、PCR扩增、PCR产品的测序、数据真实性检验和数据处置惩罚阐明等步调。

目前关于古DNA的研究实例主要涉及古代人骨和动物骨骼的研究。如通过研究内蒙古商都东大井坟场东汉时期、察右中旗七郎山坟场魏晋时期拓跋鲜卑遗存的人骨样本,得出拓跋鲜卑和匈奴之间有很近的亲缘干系以及拓跋鲜卑是现代锡伯族直接祖先的结论;对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古绵羊研究的成就显示二里头古绵羊与中国特有的地域品种有着配合的母系祖先,野生盘羊和原羊不是中国藏系和蒙古系绵阳的母系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