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资讯_互联网资讯_电商资讯

一味和孩子讲道理既无益又有害,别再讲讲讲了!

栏目: 教育 来源:跌IE 时间:2020-02-26

晨晨妈问,徐老师,看了你的文章,知道孩子不能打骂,有话要好好说。可是,我都好好说了,孩子还不听怎么办? 我说,晨晨多大? 晨晨妈说:5岁了,这孩子越大越不让人省心,很不听话,怎么讲道理都不听。 我说,能具体说说什么事,你是怎么说的吗? 比如,前...

晨晨妈问,徐老师,看了你的文章,知道孩子不能打骂,有话要好好说。可是,我都好好说了,孩子还不听怎么办?

我说,晨晨多大?

晨晨妈说:5岁了,这孩子越大越不让人省心,很不听话,怎么讲道理都不听。

我说,能具体说说什么事,你是怎么说的吗?

“比如,前几天晨晨感冒了,咳嗽得厉害,医生说不能吃凉的,要不,会加重。可他非要吃冰淇淋,我反复和他说,咳嗽了,不能吃,吃的话,该打针了。可他就不听,哭闹不停,类似的还有,得了口腔溃疡,还非要吃薯片,薯片会上火,溃疡啥时能好啊?“

虽然过去有一段时间了,可晨晨妈紧皱的双眉,烦躁的神情,依然看出她当时非常生气。

我还没等说话,晨晨妈接着说:

还有,有时候,晨晨连续看一个多小时动画片了,我要关电视,他还不让,怎么和他讲道理,比如说会伤眼睛啊什么的,就是不听,关了电视,就大哭大闹,气得我要命。徐老师,真不是什么孩子都可以倾听共情满足的,孩子这么没规矩,还不能打吗?

是的,不能打!

为人父母要想明白,是为了打孩子还是为了解决问题?

显然是后者。

打过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刚打完那几天,或者那几小时,孩子会听话,过后该怎样还怎样。

也就是说,打孩子并不有助解决问题,还会使孩子生成自卑懦弱,或者暴躁固执等极端性格,百害无一利,一定不能打。

既然不能打孩子,像晨晨妈说的,好好和孩子说话了,道理也讲了,孩子还不听怎么办?

心理学认为,有效用比有道理更重要!

什么意思呢?

像晨晨这样年幼的孩子,思维力和自控力还没发育完善,还不能从因果利弊理解问题。

家长说的越多会越烦——孩子就想吃冰淇淋、薯片,想看电视,至于咳嗽、上火、眼睛不好?根本顾不上,也管不了,更想像不出咳嗽、上火、伤眼睛会怎样。

这种情况,家长怎么办,放任不管,听之任之?

当然不是!

为人父母要明白,不是为了讲道理而讲道理,而是为取得好的结果。

讲道理只是实现好结果的一个手段,未必有用。

除了这个,还有其它手段,对理解力还不强的孩子来说,一味讲道理并不是好办法。

家长可以开动脑筋,用智慧的方式“四两拨千斤”,而不是使蛮力,讲道理不听,还一味讲讲讲。

用”虚拟想象法”代替讲道理

比如晨晨想吃冰淇淋,妈妈可以先温和而坚定地说,因为总咳嗽,所以不能吃。态度温和,语气坚定,让孩子知道,吃冰淇淋肯定没戏了。

然后,可以这样和晨晨说,(注意,划重点哈):

妈妈可以故意在空中随意一抓,动作夸张地放到他的嘴边:

“小馋猫,想吃冰激淋哈,冰淇淋来了,快吃吧, 牛奶口味的,晨晨最喜欢了,来,快吃一口,是不是很好吃?

孩子一定会破涕为笑:“嗯,好吃”。

妈妈还可以再问:“还想吃什么口味的?草莓味还是巧克力味,随便吃,都可以哦!

相信孩子会非常乐意配合的,类似的还有像孩子想吃薯片等等。

父母尽可以开动脑筋,虚拟想象,满足孩子生病要吃各种禁忌食物的需求。

儿童最喜欢新奇有趣的事了,道理讲不通,不妨发挥想象,用幻想、拟人的方式 “满足”孩子的心愿。

孩子的情绪被安抚缓解,渐渐接受家长的道理,保护了身体,增进了亲子感情,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用有趣的语言行动代替讲道理

一个两岁宝妈带孩子出门,到了楼下,宝宝忽然哭:"妈妈,我要拿我的背包。"

天气非常热,而且家在六楼,宝妈实在不想再爬楼梯了,而且出门前明明问宝宝要不要带,他说不带,下楼却反悔了。

这个妈妈不急不恼,从后面抱住儿子,说:"你好,我是你的小背包,现在,我们出发吧“

儿子当时破涕为笑。

这是个智慧妈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行动,巧妙化解亲子矛盾,以轻松愉快的态度回应孩子的无理取闹,值得好好学习。

用亲子游戏代替讲道理

好多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看电视、玩手机,根本停不下来。很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孩子在现实世界并没有快乐,转向虚拟世界寻找刺激和安慰。

像晨晨,看电视一个多小时也不肯关,动画片的诱惑是一方面,不看电视无事可做也是主要原因。

这种情况,父母可以带孩子做游戏,扮演游戏角色,和父母愉快的玩耍一定会征服孩子的心,不再依赖电子产品。

比如,晨晨妈可以用轻松欢快的语气说,宝贝,我们的游戏时间开始了,快来玩小火车游戏啊…..

只要以往玩游戏的经历很开心,相信晨晨一定会马上跳起来飞奔过来的,关电视就不再是不可能的事了,你说呢?

——· END ·——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一个八年级男孩的妈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2016、2017年搜狐母婴最受欢迎自媒体 《心理育儿》杂志专栏作者 大V店、有书、娃娃等多家平台特邀家庭教育主播 资深媒体人 中国新闻一等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