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资讯_互联网资讯_电商资讯

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新工科”人才

栏目: 教育 来源:跌IE 时间:2018-04-15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国家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下称“佛科院”)两个项目榜上有名,朝着“新工科”人才培养改革又迈出坚实一步。 2015年9月入选广东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以来,佛科院大力探索“双学院制”协同育人机制。至...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国家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下称“佛科院”)两个项目榜上有名,朝着“新工科”人才培养改革又迈出坚实一步。

2015年9月入选广东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以来,佛科院大力探索“双学院制”协同育人机制。至今,学校与龙头企业、重点产业和新兴行业合作建立了23个产业学院,形成上百家合作企业、横跨二十多个行业的产学研“大组团”。

二级学院和产业学院,一个依托高校,一个紧靠产业,佛科院打造“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示范区。

“‘双学院制’探索,成果丰硕。”该校有关负责人透露,三年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高,获省级以上荣誉从2015年89项上升到2017年的371项,专利申请从2015年的67项跃升至2017年的1618项,2017年创业率1.39%。教师科研、社会服务能力日趋增强。学校服务、引领产业能力逐步增强,2015—2017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7项大奖,并被评为“产学研融合创新院校”,为佛山智造、广东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破解“双动力不足”

让校、企成为利益共同体

高校产学研融合一个大难点,就是学生走进企业学不到真本领,企业融进高校教学研究得不到实惠,久而久之双方都失去了动力。对此,佛科院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破解学校走出去、企业引进来“双动力不足”问题?

“在‘双学院制’落地之前,我们经过长达6年的理论研究。”该校有关负责人回忆说,2009年开始,学校就积极改革育人模式,从试验班到“小班快跑”,再到后来构建“专业+企业(行业)+项目”嵌入式协同育人机制,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2015年,围绕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佛科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一年内工科学院从5个扩展到12个,理工科专业比例从29.8%上升到62.5%。后来实践证明,“双学院制”就是高校传统学院与产业前沿无缝对接的纽带。

2016年1月18日,依托佛科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联合广东省半导体联合创新中心和佛山市照明灯具协会,三方合作共建的佛科院首个产业学院——半导体光学工程产业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简单来说,我们在运行机制上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该学院院长陈国杰揭秘说,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和半导体光学工程产业学院就构成了“双学院”,他在“双学院制”的纽带作用下确确实实地尝到了改革的“甜头”。

陈国杰解释说,产业学院先后与佛山国星光电公司、佛山照明公司等7家行业“领头羊”企业共建实验室。将企业尖端的设备和丰富的资源为高校所用,搭建起一个高校师生“走出去”的平台。与此同时,通过“项目”嵌入的模式,校企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共建合作基地等形式,高校的科研力量可以为企业所用,在实际生产中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将科研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过去一年,半导体光学工程产业学院培育了一批“国字号”技术成果和发明专利,与企业联合研发“智能照明”“深紫外”等半导体核心技术并投入生产。陈国杰团队联合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广州赛宝)共同申请省级项目获300万元科研经费,建设标准光组件智能检测实验室。

半导体光学工程产业学院的成果只是佛科院“双学院制”纽带作用的一个缩影。学校先后与龙头企业、重点产业和新兴行业合作建立了23个产业学院,形成了上百家合作企业,横跨二十多个行业的产学研“大组团”。

“双学院制”把高校和企业的利益捆绑起来,双方成为利益共同体。校企“联姻”,合作项目呈级数上涨。截至目前,学校与龙头企业、高端院所共建产学研基地130多个、联合实验室8个,获得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个、广东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个。省级重点学科达到5个,其中有4个学科直接服务佛山装备制造业。

从传统产业的转型,再到高新科技的引领,佛山要在2020年进入“万亿俱乐部”,需要佛科院这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十三五”规划过半,佛科院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该校有关负责人表示,实施“双学院制”的三年间,佛科院连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7项大奖,并被评为“产学研融合创新院校”。学校为佛山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总体情况排名连续5年高居全省第2名,科研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合作成效居全省同一层次高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