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本轮去杠杆的背景,是当前中国行政、财政已非常集权,而进一步集权不仅空间不大,而且会进一步破坏市场机制、阻碍产业升级。再加上央企的尾大不掉和财政支出刚性增强,本轮去杠杆的难度确实前所未有。 为了应对上...
而本轮去杠杆的背景,是当前中国行政、财政已非常集权,而进一步集权不仅空间不大,而且会进一步破坏市场机制、阻碍产业升级。再加上央企的“尾大不掉”和财政支出刚性增强,本轮去杠杆的难度确实前所未有。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需要创造相应的政治条件实现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的激励相容。
第一,要创造相应的政治条件让国务院系统来承担去杠杆的职责,而同时也赋予其足够的权力实施去杠杆的任务;毕竟,在中央制定了去杠杆的目标后,具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还是需要实际掌握相应经济管理权力的国务院及相关各部委来完成,
要实现这一点,就不仅要更清晰地界定党中央与国务院之间的分工与职责,还必须通过赋予各部委一定的标准制定权和转移支付模式的改革,逐步斩断各部委与地方“共谋”扩大建设规模的渠道,强化部委压缩地方项目的激励,降低其“批项目”的冲动,扭转各部委一味争夺中央财力、强化财政支出刚性的局面。
第二,必须创造有利于打破央企垄断的政治与经济条件。一方面,在能源、原材料、重化工等周期性部门推动央企有效地去产能和降杠杆;另一方面,在产能仍因过度进入管制而不足、潜力没有充分发挥的高端服务业与制造业部门,打破行政性垄断,实现国企之间、国企与民企之间的有效竞争,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增加高质量就业,并实现有效的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
要实现这一点,除了中央必须有打破央企行政性垄断的决心外,还可以利用相应的对外开放措施,以双轨制思路给垄断性国企和教育、医疗等国有事业单位施加更大的改革压力。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此轮去杠杆应该全力避免过去那种因去杠杆而过度推动行政、财政集权、弱化市场机制、损害经济活力的情况,避免去杠杆中的硬着陆及其可能诱发的经济、社会风险。
而要实现第三点,关键还是创造性地在土地、财政等领域推动分权型的“双轨制”改革。考虑到既往去杠杆的经验与教训,考虑到此次去杠杆可能带来的房地产泡沫破裂及经济硬着陆,考虑到目前各部委与地方都缺乏去杠杆的激励,此轮去杠杆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依赖财政、行政集权来去杠杆的思路,通过有意识地引入“双轨制”,并创造条件让其中更市场导向的轨道不断强化并最后并轨,最终走出“活乱循环”的历史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