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资讯_互联网资讯_电商资讯

第三届6G前沿技术与趋势论坛在北京召开

栏目: 热点新闻 来源:北京IT资讯 时间:2024-12-27

12月19日,以6G通感算智融合创新,引领未来通信新潮流为主题的第三届6G前沿技术与趋势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指导,由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主办。 论坛历时两天,深度研讨6G+AI融合通信...

12月19日,以“6G通感算智融合创新,引领未来通信新潮流”为主题的第三届6G前沿技术与趋势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指导,由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主办。

论坛历时两天,深度研讨“6G+AI融合”“通信与算力融合”“通信与感知融合”等关键技术方向和发展路径,举办1个主论坛、3个分论坛,推动形成6G通感算智融合发展的产业共识。论坛由中关村泛联院副理事长、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主持。

中国移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高同庆在致辞中表示,对如何做好央地协同、产学研用协同、国内国际协同,走好6G通感算智融合创新之路,提出三方面倡议:一是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共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二是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打造开放共享研发试验场;三是以开放共赢为理念,建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信息科技处韩健处长在致辞中表示,为进一步推动北京6G通感算智融合创新发展,建议一要攻坚克难,合力构建通感算智融合技术体系;二是凝心聚力,全力打造6G通感算智融合的实验平台和环境;三是开放包容,携手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

中国工程院张平院士做了题为《ComAI: 理论技术及工程实践》的开场报告,张院士提出了AI与通信深度融合思想框架-ComAI,深刻阐述了ComAI的内涵、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展示了其在6G智简网络、具身智能、多智能体协同通信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潜力,有力支撑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

张平认为,人类社会活动正在从地面向空天地海多维立体空间扩展,驱动着卫星网络、深空通信等许多新兴的技术领域飞速发展,也对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覆盖容量、传输速率、灵活性、服务质量等提出更广、更高、更多样化的要求。当前商用的移动通信网络(如5G)在新空口、频谱资源利用、网络部署、优化和管理、网络安全等方面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在张平看来,传统通信的瓶颈体现在三个方面:理论性、智能性和灵活性。首先,当今的通信体制无法逾越理论极限的天花板,其次是与人工智能的设计范式难以匹配,再次就是当今通信体制无法灵活适配复杂场景变化的需求。

张平院士及其团队在语义信息论方面实现了理论突破,并研发出语义通信的关键技术。他们建立了完整的语义信息理论框架,揭示了同义性是语义信息的本质特征。这一理论的提出,全面扩展了通信系统的理论极限。

我国率先搭建了国际首个通信与智能融合的 6G 外场试验网。该试验网验证了 4G、5G 链路具备 6G 传输能力的可行性,实现了 6G 主要场景下通信性能的全面提升。在通信的三项核心基础指标,即容量、覆盖、效率上均有显著突破。通信与智能的深度融合是通信技术演进的重要方向。人工智能将改变通信,6G 也将推进人工智能加速发展。二者融合将加快形成数字经济新业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宏科做了题为《新型互联网研究与探索》的报告,探讨了新型互联网的必要性,目标是超越传统互联网的局限性,特别是在不改变现有基础设施架构,通过技术创新满足特殊行业应用需求,并逐步实现技术升级。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王江舟做了《6G协作通感一体技术展望》的报告,强调6G技术的发展需求,包括能耗效率提升和业务多样化,以及6G技术的核心——深度融合通信、感知、计算和人工智能,实现全域智能服务。报告重点讨论了通信与感知融合的必要性,展示通过多基站协作提高感知精度和降低干扰的技术进展,并指出当前面临的技术挑战,如性能指标差异和信道模型构建,呼吁业界进一步研究相关解决方案。

中关村泛联院院长、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发表题为《构筑6G智简基座,共创智慧泛在未来》的报告,提出以“智简”为灵魂、“底座+内核+中枢”相结合的6G通感算智融合基座,实现从“通+X”到“通+感+算+智”的一体协同与系统性创新,打造能力开放范式,赋能千行百业。

黄宇红认为,从5G万物互联到6G万物智联,有两个重要关注点,一是到6G时代,通信一定是服务智能化社会,要满足智慧泛在的需求;二是泛在场景的多样化、智能化,不能用单一的一套方案、一个能力就能彻底解决。未来6G一定要通感算智一体化协同,未来的应用需求也不仅仅是连接,实际上是综合性的多样化能力的需要。

此外,会议还就Smart eSIM进行了探讨,Smart eSIM是一种由eSIM专业服务商Yolloo于2023年提出的一种创新型嵌入式SIM卡(eSIM)理念,区别于传统的eSIM技术,Smart eSIM在继承了所有传统eSIM技术的功能和优势的前提下,通过对SIM卡操作系统的延展,升级,优化和开放性设计,让传统的嵌入式eSIM卡具备了多种物理形态,包括普通SIM卡形式,嵌入式芯片形式,虚拟软卡形式,云卡形式等多种类型。从而极大程度地增加了eSIM使用的灵活性。同时Smart eSIM支持开放平台,让第三方商家和用户,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对eSIM进行功能扩展,包括,eSIM钱包,eSIM保险箱,eSIM多号管家等应用。将eSIM变成了一个开放的生态产品。该概念的提出标志着eSIM卡技术已经深入产业,并在发展的路线上产生了巨大的多样性,从而催生出更多各类各样的应用场景。

论坛外场展示了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支持中关村泛联院等合作伙伴的研发成果,现场中关村泛联院、中国移动、中信科移动、vivo、亚信等代表企业,分别就6G云原生平台、视觉语义平台、6G服务化RAN、6G超大规模AAU、6G AI样机、数字孪生系统等6G产业链成果多维度展示,展现出北京市6G研发前瞻性布局的丰硕成果。

会议最后环节,中信科移动副总经理孙韶辉、三星电子中国研究院副总裁孙程君、爱立信研究院中国部负责人范锐围绕6G通感算智融合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面向6G的移动通信变革、6G人工智能空口的发展之路做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