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资讯_互联网资讯_电商资讯

微博微信、游戏账号……网络“数字遗产”如何继承?

栏目: 热点新闻 来源:北京it资讯 时间:2020-11-06

微博微信、游戏账号……网络“数字遗产”如何担任?...

我眼中的数字遗产

发微信、发微博、发伴侣圈……网上的足迹点点滴滴,如同一部图文自传,你是否思考过这是你的数字资产?如果文字的内容有些抽象,那么你大量充值的游戏账号、QQ会员呢?

“云端”日子的时代,将本身的账号传给后人,已经不是一句纯真的玩笑。数字遗产的价值量在增大,如何清晰分类成为难题,也是我们应应当真思考的问题。

何谓“数字遗产”(链接)

“数字遗产”是指互联网上的数字文化遗产,即以互联网为承载形态的文字作品、资料、图片和影音,形成了一种文化传承的遗产,也就是今天互联网上的念书频道、文化频道、博客、论坛、BBS、空间等里面涉及的创作、记录等内容。

小我私家记录具历史价值

■ 季路德 上海 退休干部

在“洛阳纸贵”的年代,出书门槛高,普通人的历史记载很少。进入互联网时代,每小我私家都可以在网上留言,有条件把本身的故事、概念和感情留在网上。

以我本工钱例,这辈子的经历主要分三段:作为知青从上海到黑龙江11年,进复旦大学念书任教12年,加入上海世博会申办准备举办事情13年。这些经历和体会,以前也就是存在脑子里。有了微信之后,就在知青群、高校师生群、世博会同事群里和浩瀚伴侣分享交流。

就说第三段在上海世博会事情期间的经历,对包罗我在内的许多人都有很重要的影响,留存了太多的回想。当年上海世博局有几十个部分,此刻差不多每个部分都有本身的群,相当于“网上世博局”了。这些群在相同信息、彼此辅佐方面发挥了感化。我建了一个公家号,已宣布近400篇世博同事们写的回想文章。今年是上海世博会举办10周年,我收集汇总了世博局当年在编人员中已逝世的15位同事的照片和简历,发了一篇公号,为的是缅怀这些曾经一起事情的故交。

我为什么要在网上撰写、编辑、流传这些回想和体会呢?虽然,一开始是“即时动机”,就是别人写了,我有同感,于是也开始敲键盘。其实潜意识里有两个动机,一是让子孙了解祖辈。我本身就很想知道,我的祖父、父亲当年是怎么日子的、曾经有什么想法。但因没有资料留存,只能空想。我把本身的经历留给子弟,让他们了解祖先的日子,也许可以弥补我本身的遗憾。 二是为此后的社会学家提供素材。一个社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不绝在变革。这种变革,具体表示为张三李四等的小我私家命运的变革。我这个年龄,常说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从童年开始的经历,将顺利与波折汇总起来,约莫能够反应新中国走过的不服凡门路。因此,如果把许多普通人的经历汇总、整理,将是此后社会学、历史学的研究宝库。

进一步说,所谓国史、方志,其实都离不开家谱和小我私家回想。因此,借助网络,普通人在网上的文字,不只是小我私家的“数字遗产”,也应该是社会科学的遗产。 因此,普通人的“数字遗产”是有历史价值的,这一点应成为共鸣。

微 宇整理

不要被这个世界遗忘

■ 张曦娜 陕西西安 企业员工

前些生活参与大学同学聚会,同寝室的小同伴来了一拨“回想杀”。本科四年光阴,点点滴滴的美好回想涌上心头。回抵家,思绪万千。晚上睡不着,忽然想到了“校内网”——那是十几年前,许多大学生每天都要使用的社交网站。我心血来潮,起床规划登录账号,重温一下“芳华的感受”。然而,太久没用,除了记得邮箱地点,密码早已忘记了。花了好长时间,终于找回密码,打开电子相册一看,如烟往事映入眼帘:社团掠影、植物园游记、结业照存档……

夜深了,我陷入沉思:网络世界里,这些电子信息、社交账号,对一小我私家毕竟意味着什么? 已往数千年里,一小我私家想要与他乡故人交流,鸿雁传书是最常见的方法。薄薄几张纸,承载着无尽的感情。上个月读《傅雷家书》,我被里面温暖的文字所打动。傅雷写家书的初志,本为教育后世,厥后这些家书得以出书,宽大读者才气一瞥个中的教育理念,乃一大幸事。

近些年来,信息大爆炸,我每天一睁眼,便拿起手机刷微信、微博,了解海内外大事和挚友动态;在购物、付出平台点外卖、买对象;在游戏平台来一场畅快淋漓的对决。日子越便利,数据越错乱。小我私家信息的聚合轨迹,便是我所理解的“数字遗产”。

大学四年的电子相册便是“遗产”之一,多年后我们偶然“重逢”,引来无尽感应。如今,网络时代狂飙突进,每小我私家城市留下本身的“数字遗产”。百年之后,它们怎么办?我不禁想起影戏《寻梦周游记》,里面有句话让人印象深刻:“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人记得你。

设想,后裔某个偶然的时刻,有亲人机缘巧合看到了我的伴侣圈、微博状态、自拍照片。如果他们有深入了解的兴趣,逐步探寻曾经存在过的“我”,岂不神奇又有趣?或者,这就是网络时代赋予我们这辈人最大的便捷——不消著书立说,只要仍有人记得,就不算真正的“死去”。就像傅雷先生一样,用文字温暖许多人,从未被这个世界遗忘。

本报记者 高 炳整理

未雨绸缪防账号注销

■ 项 月 北京 公司职员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周围越来越多的事物变得数字化,乘坐地铁刷手机搭车码、购物刷微信或付出宝、记录本身的动态用社交软件,甚至连我们的遗产都变得数字化。

有关数字遗产的处置惩罚方法,照旧存在许多争议的。有人认为数字遗产也是小我私家遗产的一部门,尤其像付出宝账户中的工业、网络云盘中的资料,该当归本身的家人所属。但也有人认为,本身的微信、微博等账号中,记录了许多隐私内容,并不想让本身的家人知道,不该该被担任。

对我小我私家而言,我但愿本身的所有网络遗产都可以由家人担任。

首先,我在微信、付出宝中的工业比银行存款还要多,我虽然但愿这部门网络遗产由家人来担任。

其次,我在网络世界中留下的不只仅是微信、付出宝等平台中的金钱工业,我在微博平台宣布的文字、照片,在抖音平台宣布的视频,在网盘中生存的家庭合影、电子书籍……这些也都是我名贵的精神财产。我但愿在我离世后,家人可以通过这些数字信息,缅怀有关我的点点滴滴和我们共度的美好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