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资讯_互联网资讯_电商资讯

大陸惠台措施為兩岸融合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栏目: 港澳台新闻 来源:桃色姐 时间:2018-04-15

2月28日,國務院台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發布實施了《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惠台31條”),受到兩岸各界的熱烈反響與傾力支持。這既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對台工作重要思想的集中體現,也是貫徹落實中共十九...

2月28日,國務院台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發布實施了《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惠台31條”),受到兩岸各界的熱烈反響與傾力支持。這既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對台工作重要思想的集中體現,也是貫徹落實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實踐舉措,勢必為兩岸融合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對兩岸關係發展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文|北京 王瓊

惠台措施權威性高、針對性強、覆蓋領域廣

權威性強、政策含金量高。此次《若干措施》由國台辦和國家發改委共同牽頭,聯合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等近30家部級單位共同推出,其涉及部門之多,權威性之高,頗為罕見。此次措施圍繞國家重大行動計劃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比如對於台資企業參與“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設立區域總部和研發設計中心、牽頭或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申報等方面,均享有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同時,首次詳細列出在投資和經濟合作領域台資企業所擁有的權益和政策引導方向,如大陸市場將面向台資企業大幅開放,允許其參與重大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建設,參與政府採購及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並明確指出台資企業轉移升級、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以及拓展內外需市場的政策導向。

針對性強、社會影響力深。《若干措施》是大陸經過反復調研,起草過程深入了解台資企業和台灣同胞的現實情況和切身需求,多部門進行廣泛協調後回應台企台胞的普遍關切,提出的針對性強的解決辦法。例如繼續在中西部、東北地區設立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鼓勵台資企業轉移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廣電影視節目方面擴大市場開放,19條措施涉及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和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包括向台灣同胞開放134項國家職業資格考試,新措施多針對台胞長期在大陸工作、生活中因身份限制而面臨的問題,全方位對接台胞需要需求、多角度服務台胞訴求訴願,既提供政策支持,又傾力幫扶解難,直抵台灣同胞心理需求,將切實擴大台企台胞特別是基層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

覆蓋領域廣、政策公共體系化。《若干措施》涉及領域廣泛,涵蓋產業、財稅、用地、金融、就業、教育、文化、醫療、影視等多個領域,涉及到國家31個部門的公權力和政策調整,開放力度之大、範圍之廣、涉及部門之多,均為前所未有。此後中央各部門、各級地方政府在推行公共政策時,都要考慮對台工作內容。涉台政策不再是相關單位零星化、碎片化的制定落實,而是當成公共政策進行系統化研究推動,透過政府公權力系統讓政策進一步細化、優化,整合成“涉台公共政策體系”。

惠台措施的出台背景

習近平對台工作思想的重要體現。自十八大以來,面對台灣政局重大變化與兩岸關係發展新的形勢,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中央適時提出“兩岸命運共同體”、“兩岸一家親”、“統一要兩岸民眾心靈契合”、“促進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等兩岸關係發展新論述,以實事求是、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知行合一的精神,發展出一系列立意高遠、內涵豐富的對台政策創新論述,延續和創新了兩岸和平統一理論主張,提出了新時期兩岸關係發展的新方法、新路徑與新目標。其中,2016年3月習近平在參加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首次提出“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理念,同年11月,他會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時提出六點意見,其中第三點專論“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後這一理念被寫入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表述為“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綜上觀之,“兩岸融合發展”成為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新一屆黨中央對台政策的核心內容與關鍵抓手。習近平在許多具體問題上都表明態度和想法,如多次提出願意讓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的發展機遇;大陸人口多,市場大,產業廣,完全容得下來自台灣的商品,完全容得下來自台灣的企業;願意優先對台灣開放,並且力度要更大一些;兩岸可以加強宏觀政策溝通,發揮好各自優勢,做大共同利益蛋糕,增加同胞的受益面和獲得感;為台灣青年提供施展才華、實現抱負舞台等等。此次大陸以綜合性、全功能的政策思維出台措施,正是習近平對台工作思想的重要體現與實踐舉措,這些措施並非狹義“惠台措施”的延續,而是兩岸“融合發展”理念的切實推進,也是習近平宏觀國家發展戰略思想在對台工作上的現實映射。

貫徹落實十九大涉台精神的重要舉措。以“人民為中心”、“民間交流”為理念推進兩岸融合發展將成為新時期對台工作的重要路徑與目標。因此,十九大報告強調,“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尊重台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台灣同胞生活方式,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我們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台灣同胞福祉。我們將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此次惠台措施正是積極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舉措。給予台灣同胞同等待遇,形成兩岸關係中人民身份的“主體意識”,確立了台灣同胞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主體性身份,他們與大陸同胞共為主體,共同成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主人,成為兩岸關係的主導者。這是中央對台工作思維的再一次思想解放,體現出在融合發展中化異趨同的信心,也充分展現出大陸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與文化自信。

兩岸開放交流30年的民心所向與大勢所趨。1987年11月台灣當局開放探親交流,兩岸關係打破幾十年冰封狀態,進入到兩岸人民直接交流和雙方經濟社會交流交往階段。從間接“三通”到直接“三通”,從單向往來到雙向往來,兩岸交流之門一旦開啟,便再也無法關閉。兩岸經貿從無到有,30年來總額高達數萬億美元,大陸成為台灣第一大貿易夥伴和最大順差來源;大陸遊客和團體成為台灣第一大遊客來源,而數以萬計的台灣青年和學生來大陸交流、實習,尋找發展機會,在大陸營商設廠的台商及家屬更達百萬之眾。兩岸社會“大交流、大發展、大合作”格局已然形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受到越來越多台灣民眾支持和擁護,贊同兩岸和平發展成為島內主流民意。2017年3月《遠見》雜誌公布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58.8%民眾有意離台工作、求學或投資,其中以來大陸為首選,比例達51.5%,20到29歲年輕世代意願更高達59.5%。“惠台31條”公布後,《遠見》雜誌公布調查顯示,願意來大陸發展的年輕族群(18至29歲)高達59.6%,且有66.7%的年輕人認為惠台措施對穩定兩岸關係有幫助。

對兩岸關係發展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