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资讯_互联网资讯_电商资讯

福州再传出卖女救子新闻 儿子患怪病妻子“走佬”

栏目: 国内新闻 来源:南华网 时间:2014-12-20

(南华早报中文网讯) 昨天福州再传出卖女救人的新闻。在协和医院门口,一个来自闽侯的男人在寒风中跪在地上,他想把一旁的5岁女儿卖给别人养,这么做是为了救自己8岁的儿子。 男子姓马,来自闽侯廷坪乡。昨天,孩子的姑姑告诉记者,其8岁的侄儿得了一种怪病...

        (南华早报中文网讯)  昨天福州再传出卖女救人的新闻。在协和医院门口,一个来自闽侯的男人在寒风中跪在地上,他想把一旁的5岁女儿“卖”给别人养,这么做是为了救自己8岁的儿子。

        男子姓马,来自闽侯廷坪乡。昨天,孩子的姑姑告诉记者,其8岁的侄儿得了一种怪病,每隔几个月就会吐血一次,一吐就会吐出很多血。这个怪病从孩子6岁就开始了。每一次孩子都得住院治疗,一次就得五六千元。几年下来,给孩子治疗就花掉了近30万元,亲戚朋友能借的钱都借了,现在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她的母亲中风长期躺在家里,六十几岁的父亲与她哥哥一样,也是四处打工。

        而让她感到心疼的是,长期的重负让她嫂子在今年4月份离家出走。

        她说,她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为了治侄儿的病,她与姐姐也欠债累累。侄儿这次吐血是一周前。医生告诉她一家人,要想彻底治好孩子的病,得换肝。换肝得六七十万元,他们家已没有多余的钱了。

        昨天,记者在协和医院急诊室门前看到了小马父女俩。小马蹲在地上,扶着边上的5岁女孩,流着泪,向围观的人诉说着自己的不得已之处,一旁的小姑娘表情木然地望着父亲。小马告诉记者,这么做是迫不得已,只希望好心人能收留他女儿,换取儿子的治疗费。

        在急诊室,记者见到了小马病重的儿子。孩子脸无血色,一旁的姑姑不停地擦拭着眼泪。

        媒体的无奈与警醒

        又一起“卖女救病”!

        近来福州一起“女子卖女救夫”的事件在媒体的推动下,沸沸扬扬,结局欢喜,受助方所获得的捐款远超治病需要。不禁让人感叹:媒体的力量何其大也!爱心人士何其多也!

        一个从外地来榕的打工者,给人盖房时摔伤,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显然是无法承受之重。对他们伸出援手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但若将之放到更大的范围,或者随便到医院走走,就会明白,比之更急需救助,境况更悲惨的,有很多。为何受到媒体关注,从而摆脱困境的只是个别人?

        医疗救助是一个大工程,政府和相关部门持续关注,也推出了相应措施。媒体因为可以调动民间的慈善能量,所以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甚至流传“靠部门,不如靠记者”的说法。但这是“双刃剑”,媒体的传播属性要求所报道的东西要具有话题性,要吸引眼球。为满足媒体的这种“恶性趣味”,一些所谓的“策划”应运而生。

        我们当然不好说“卖女救夫”是经过策划而来。但显然,这种“噱头”不少见,点开百度搜索,这种卖孩子、卖自己的新闻比比皆是。说是“噱头”,并非否定和轻视当事人的痛苦,而是这只能是噱头,否则就要坐牢。因为买卖人口,本身就是触犯法律的行为,是要追究刑责的。试问,就算真卖,谁敢买呢?

        想获得媒体的关注,就要出点“怪招”,而媒体为了显示自己的影响力,也不遗余力地炒作,两相拍合,带来的是扭曲的示范和捷径。这起协和医院前的“卖女救子”事件,难道没有受到之前“卖女救夫”事件的启发吗?那般强大的效果,谁不会动心呢?

        媒体的发展和运作,使得在此类新闻报道上,自身有其无奈,但有两点需要警醒:一是要慎用影响力,避免不良示范,也要避免对民间爱心的“竭泽而渔”;二是对慈善捐款,要有合法合理合情的监管制度和管道。

        但是更重要的,社会的其他部门,要从中看到并响应群众的所呼所求。若这也“卖女”,那也“卖子”,媒体也为难,到底该管还是不该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