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资讯_互联网资讯_电商资讯

乾隆明知和珅贪 为啥不处理他?

栏目: 生活百科 来源:跌IE 时间:2018-04-18

一、和珅只是喝汤的,真正吃肉的是乾隆 在清朝,和珅虽然顶着最大贪官的帽子,但最贪的绝对不是和珅,而是乾...

一、和珅只是喝汤的,真正吃肉的是乾隆

在清朝,和珅虽然顶着“最大贪官”的帽子,但最贪的绝对不是和珅,而是乾隆。

由于康乾盛世的影响和电视剧的形象塑造,大家都觉得乾隆是一代明君。但如果你对乾隆的了解越多,越觉得乾隆名不副实,越觉得他脑子有病。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一个皇帝,那么大一个国家都是他自己的,他却还带头在自己的国家里搞腐败,说穿了,就是自己偷自己的东西。

那他究竟是怎么偷的呢?他打着议罪银制度来光明正大地敛财。

乾隆明知和珅贪 为啥不处理他?

有的人还说这议罪银制度是和珅的主意,怎么能怪乾隆呢,说这种话的人,肯定没在机关之类的单位呆过,肯定没混过官场。

比如在单位里,局长一个多月没出去玩儿了,整天皱着眉头。办公室主任这时肯定会组织一次整个单位的“外出学习”,什么江西革命老区,福建革命根据地之类。写好报告给局长报上去,局长一看,就想:“嗯,明白人,会办事儿。”批了!然后整个单位的人,花着公家的钱,去外地快快乐乐玩儿一趟。局长好开心!这办公室主任的精明劲儿也让他在局长这里加到分。

而和珅就是这种人。乾隆是个极其爱慕虚荣,追求奢华的主,成天过着浪漫奢侈的生活,自然开销很大。不够花了就愁眉苦脸,然后找和珅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其实就一个主题:有什么合乎规矩的办法可以弄到钱?

和珅就说:“没有啊首长。农业税这方面儿没法儿做文章,因为你爷爷康熙早就说了,‘永不加赋’,所以这方面不能碰。商业税上面太少,而且硬扩大征收范围的话,容易收到统治阶级头上,他们一不高兴的话不利于你坐江山。要不然咱把盐税弄高点儿?这方面油水很大。

说干就干,把盐税提高了那么一点!上面提高一点不要紧,上行下效,下面就敢狠狠提高一大截儿。这一下可弄出大事儿了!老百姓吃不起官盐,就开始买私盐,盐贩子倒突然富有起来,盐帮也突然兵强马壮,变成不可小觑的一方势力。

但是收入仍然很少,不够乾隆挥霍。于是乾隆动起了歪脑筋,想着:“要不然让下面的奴才给我孝敬点儿?”这就有了议罪银的产生土壤,危害极大。一个国家如果健康的行驶在政治法制化的道路上,那就算强盛不起来,也衰落不到哪去。但如果你搞政治市场化,国家迟早要完蛋。

既然乾隆有那样的想法,和珅就肯定会提出来。此端一开,全国上下的官员都开始放心搂钱了,反正拿出一小部分给乾隆就行,别的不用怕。这政策,与其说是议罪银,倒不如称其为腐败税,要想腐败,必须交这腐败税。一个国家的政治机器跟一个孩子差不多,学好三年,学坏三天,而且很难改回来。

嘉庆自然把这些都看在眼里,生气归生气,乾隆在世一天,他也只能接受现实一天。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乾隆在吃着肉,而和珅就在旁边喝点儿肉汤而已。说回原问题:为什么乾隆不处理和珅?

因为他是帮乾隆贪污的人,乾隆好意思弄他啊?他不仅从没想过弄和珅,而且根本不会觉得和珅有什么错误可言。

二、满族人的民族情结,和珅是罕见的满族能臣

满族官员和汉族官员在皇帝那里究竟有多么分明的区别呢?官员对皇帝自称什么?满族是“奴才”,汉族是“臣”。看《铁齿铜牙纪晓岚》时,觉得和珅总是“奴才”“奴才”的叫自己,很是一番谄媚的样子,还一副很满足的感觉,让人觉得他为了名利权位真的是什么事儿都能干出来,真不要脸!

反观纪晓岚,多有风骨!从来都是自称臣,一副君子相。

后来我才明白,满族官员必须自称奴才,汉族官员必须自称臣。而且,臣这个字并不是多么风雅高尚的意义,在古代“臣”就是奴隶的意思,和“奴才”这个自称并无二致。

但是你能明白吗?入关以后的皇室是将满族官员作为家臣的。汉族官员只是外臣,国家机器的一部分。说到底他们最信任的还是自己的民族的官员。虽然,到了乾隆时期满汉官员在生活各方面都差不多。

康熙和之前几朝,满族官员里还是有点儿能人的。比如希福、索尼、索额图这祖孙三人,纳兰明珠,额仪都、遏必隆父子二人,费英东、鳌拜叔侄二人,还有倒霉蛋苏克萨哈。

乾隆明知和珅贪 为啥不处理他?

到了雍正朝,因为打仗的事儿基本少了,皇帝也不敢把军权交给有可能引起内部权力纷争的满族官员。考验满族官员“文治”能力的时候就到了。但是,到了雍正朝,各位八旗子弟一个个儿都是重武轻文的主儿,满脑子想着有朝一日领兵打仗让皇帝看上然后当大官儿。根本没怎么想过读书锻炼政治才能。雍正是从八旗子弟当中好的里面挑好的,拿出个鄂尔泰用,觉得不错,跟西南少数民族打交道有一手。

终雍正一朝,满族官员里也就鄂尔泰能拿得出手。隆科多这号儿人物吧,说起来没什么本事,他们家族帮雍正夺嫡才能进入雍正的政治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