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汾襄汾县一带,绣球作为民俗工艺品家喻户晓。十多年前,刘云芳嫁到有着绣球村之称的赵康村时,家里的老人都给她送去了红绣球。 十年后,刘云芳将制作绣球更加艺术化。经过多年研究与探索,2016年6月,刘云芳创建了襄汾县赵康红传统手工专业合作社,拉...
在临汾襄汾县一带,“绣球”作为民俗工艺品家喻户晓。十多年前,刘云芳嫁到有着“绣球村”之称的赵康村时,家里的老人都给她送去了红绣球。
十年后,刘云芳将制作绣球更加艺术化。经过多年研究与探索,2016年6月,刘云芳创建了襄汾县赵康红传统手工专业合作社,拉上村里百余名“巧手”妇女,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开始对太平绣球进行传承。
小小绣球的传承
刘云芳是太平绣球的第五代传承人,她的婆婆尉英英便是制作绣球的“巧手”,手艺传承于祖辈。
十多年前嫁到赵康村时,家里的老人、长辈都给刘云芳送去了红绣球。刘云芳告诉记者,在家族亲人的影响下,经过多年研究与探索,2016年6月,她创建了襄汾县赵康红传统手工专业合作社,拉上村里百余名“巧手”妇女,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开始对太平绣球进行传承、挖掘与创新。
太平绣球是以晋南临汾市襄汾县(古平阳府太平县)一带为中心广为流传的传统民俗工艺品,2017年被确立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晋南地区,新媳妇上门之后,婆婆赠送其绣球,寓意吉庆祥和,小孩出生后悬挂绣球,祈福孩子健康平安。素有“绣球村”之称的赵康村对绣球情有独钟,逢年过节人们手里提的、室内摆的、街上和广场挂的全是绣球,大的达一米以上,摆放在广场内,小的几厘米左右,戴在耳朵上,五彩缤纷、造型多样。
打造一个文化品牌
太平绣球是纯手工布艺制作,由十二片花瓣拼接缝合而成,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是一朵完整的花,绣球多用棉花、香料、药材为内饰物,制作工艺含针织、刺绣、雕绘等多种艺术元素。
2017年,太平绣球在文博会一炮打响后,刘云芳格外忙,一批又一批订单接踵而至,产品远销北京、广东、深圳等十余个省市,深受市场欢迎。
刘云芳自己设计图案,设计造型,在绣球的面料、图案、填料、体积上下功夫,不断寻思怎样做出更精致更漂亮的绣球。在传承过程中,太平绣球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现已推出含十余种中草药成分的狮子绣球、姻缘绣球、招财绣球、鞋艺、布老虎、斗篷、香包、香囊、香枕、室内装饰等十余个品种。68岁的师凤莲告诉记者,现在在合作社一个月能挣1500元左右,越做心劲儿越大。
在当地政府扶持下,太平绣球正被打造成一个文化品牌,形成了年产值近百万元的文化产业。刘云芳说,2018年,太平绣球已经开发出耳环、项链等更受年轻人喜欢的饰品,并且正在谈一笔新加坡的订单,她下定决心要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将绣球“抛”向全世界,让这项“指尖上的艺术”发扬光大,带领更多的人致富。 本报记者 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