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新闻,主流媒体,山西门户。山西新闻网是经国务院新闻办审核批准,由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山西省重点新闻网站。山西新闻网以“立足山西、传播山西、服...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着重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其中,“幼有所育”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即让所有0-6岁的适龄儿童得到更好的养育、教育,旨在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对大力发展我国的幼教事业无疑是一股强劲的东风。
那么,为什么十九大会提出和强调“幼有所育”呢?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研究员高书国解释道,“幼有所育”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一概念的提出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涵更为丰富,也更加精准地补齐了民生的“短板”,反映出我们党“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的人民情怀。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就教育领域而言,我国不仅要办好义务教育,“幼有所育”这一概念更激励着幼教工作者们努力让我国1亿多6岁以下儿童都能享受实实在在的公平而优质的“教育大礼包”。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2016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4万所,在园幼儿4413.9万人,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32.6%和19.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7.4%,五年提高12.9个百分点,提前完成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70%基本普及目标,超过了中高收入国家73.7%的平均水平。然而,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秀兰表示,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仍待解决,好入园、入好园仍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十九大报告提出“幼有所育”,正是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民生蓝图的体现。
如今,幼教领域可谓是国家政策利好、全民高度关注,既是新时期中国教育发展最快的一部分,也是当前中国教育最大的短板之一。
那么,这块民生短板究竟“短”在哪里呢?
许多专家学者表示,中国的幼教事业底子薄、欠账多,短板补齐的速度与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需求发展的速度不平衡。学前教育既需要发展,又需要解决常年积累的体制和机制的欠账问题,同时又要随时应对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例如,“全面两孩”政策对学前教育提出的了新的挑战,不仅将学前教育年龄范围从3-6岁扩展为0-6岁,还将农村贫困家庭的幼儿教育提上了议程。
“学前教育涉及方方面面,非常复杂,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深层次的原因还是人民群众的刚性入园需求与学前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对此深有感触。
高书国表示,我国学前教育在区域、城乡、人群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较为突出。同时,学前教育在办园条件、教育经费、教师编制等方面,以及教育政策、理念、方法等方面,发展并不充分。“幼有所育”既是公平概念,要求为所有儿童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也是质量概念,要求提供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及家庭教育。
因此,我们在欣喜于幼教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更要直面其中的尖锐矛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通过政府、社会、高校和幼教机构等力量加以解决。3月16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目前学前教育存在师资缺口等问题,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成为重中之重,如何让家长安心放心,让全社会尊重和信任幼师,如何提高幼师的专业性成为当前的重要议题。
具体而言,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提升幼教师资水平
在学前教育师资方面,幼师数量极度匮乏和幼师素质整体偏低是两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尤其在“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入园潮、早教潮,所面临的师资挑战将更为严峻。预计,2021年学前教育阶段适龄幼儿将增加1500万人左右,幼儿园预计缺口近11万所,幼师和保育员预计缺口超过300万人。若按师生比1∶7计算,全国需新增幼教职工248.8万人。然而,2016年全国拥有幼教资格证的在职教师仅占比61%,持非幼教资格证的占比17%,无证教师占比则高达22%。学历方面,园长和幼师有高中学历的51万余人、专科学历的140万余人,占比50.4%,全国幼师有职级者也仅占27%。
由以上数字可知,幼教行业师资紧缺、工作压力大、准入门槛低已成现实。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家长和舆论对幼师这一行业的误解。作为孩子们在学堂的第一任教师,幼师却往往被低估为“保姆”,只要管好孩子们的饮食起居和安全即可。殊不知,如此的社会认知直接导致社会对幼师的不尊重和不重视,从而导致乐于从事幼教行业的人数减少,学前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我们缺的不仅仅是幼教,而是具有相应资质、富有爱心、值得信赖的优秀幼教。因此,国家以专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培养幼师的高校,吸引优秀人才报考学前教育专业,从而快速有效地提升幼师素质、壮大幼师队伍。
二、提高学前教育准入门槛
目前,我国幼儿教育资源不足,发展不平衡,民办幼儿园占比超过公办幼儿园。民间资本进入学前教育行业,有助于解决幼教资源短缺的问题。然而,由于当前学前教育准入制度不完善,且幼儿园办学资质和幼师入职门槛低,许多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与此同时,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高校数量有限,而社会所需要的幼师数量迅猛增加,使得许多职业高中、中专和职业技术学院等都纷纷建立了学前教育专业。这一行为虽然可以缓解师资数量匮乏的问题,却使得幼教专业毕业生质量良莠不齐,人才力量鱼龙混杂,有些毕业生甚至不具备上岗要求,这又进一步拉低了社会对幼师的认可度。因此,提高学前教育准入门槛,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和培养,规范和科学地培养幼师,是解决幼教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必要措施。
三、重视关怀幼儿教师
我国幼师工资普遍偏低。在山西,幼师的平均工资约为2000元/月,低于平均工资(约4000元/月)。社会对幼师的尊重不够,关怀不够,信任也不够。舆论爆出的幼师虐童事件更加剧了整个社会对幼师的怀疑态度。我们绝不纵容行业内的渣滓,然而幼教实则属于高压职业,幼师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状态如果得不到保障,不仅会影响个人的教学质量,更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因此,政府除监管外,还要投入资源改善幼儿教育的硬件和软件,为幼儿的教育和幼师的发展创造双赢环境。教育部门和社会舆论都应当为幼师尽可能地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关注幼师的心理健康,提升幼师行业的幸福感和荣誉感。同时,还应当为幼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和专业技术支持,从而使幼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不断的改善与提升。提高幼师的薪资待遇和福利也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幼师生活的保障,还是提高行业满足感和吸引力的有力措施之一。
连续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学前教育资深教授刘焱认为,目前国内幼教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待遇偏低,已经形成环环相扣、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解决问题要从提高教师队伍的待遇入手,增强行业吸引力,提升幼教职业的尊严,让更多有志青年愿意投入这一行业。如此,幼师将不仅仅是一个谋生的职业,更是教育的基础。他们作为孩子们的“人生第一师”,是在服务社会大众,培育国家栋梁,并从中实现个人价值。
四、提高幼师职业道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幼教事业急需的是一批有理想、有信念、积极进取、乐观善良、勤奋好学的好幼师。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是幼儿教师首要的职业素养,是幼师的职业底线,无论从教师职业“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之本质解读,还是从教书育人的职业性考量,善良仁慈都必须是幼儿教师职业的首要资质。
幼儿园的孩子均处在其潜能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大千世界的认知充满好奇心和不确定性。幼儿教师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来说都十分新奇,并在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到孩子。幼师的才干和职业技能可以通过实践慢慢培养,而如果其品德出了问题则是灾难性的。因此,我们在扩大幼师队伍数量建设的同时,切不可放松对他们质量特别是职业道德的把关和培育。培养幼师的高校及教育机构,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重抓好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学识修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让每一位走出校门的幼师都真正成为“爱的天使”。
综上所述,幼教事业蓬勃发展的东风已经吹来,需全社会及全体幼教同行共同努力! (王雅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