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资讯_互联网资讯_电商资讯

非亲非故,只是因为信任 卖房大事,社区全权给办了

栏目: IT产经 来源:孙悟空 时间:2018-04-16

社会新闻,主流媒体,山西门户。山西新闻网是经国务院新闻办审核批准,由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山西省重点新闻网站。山西新闻网以“立足山西、传播山西、服...

拿着房产过户回执单,每个人脸上都那么轻松。(左为杨志萍,中间是老籍,右面是老籍的老伴儿)

    

非亲非故,就可以放心地将卖房的事儿全权交代给社区?这背后该有着多大的信任,在尖草坪区光社街道建工街第二社区就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70多岁的籍老先生和老伴儿多年来和儿女一起在北京生活,留在太原的房子一直空着,两室一厅,60多平方米。去年夏天他们才决定出售。
    人不在太原,卖房大事儿怎么办?老两口来到社区,从此,社区就担起了帮老人卖房的“义务”,联系中介,一次次带租客看房,直到最近终于进行了交易。
    上周,记者随社区工作人员和卖买双方一起来到业务大厅,又一次感动于社区工作人员的热心热情。

    近半个月,鞍前马后带老人办手续

4月11日,在为民服务中心的业务大厅里,老籍和老伴儿正坐在休息区等着叫号,旁边站着一个年轻女孩,她叫赵洁,是房子的买家。在他们身边还有两个中年女子,分别是光社街道建工街第二社区的副书记杨志萍和社区主任辛变兰。
    3月27日,老籍两口子和赵洁开始办理房产交接。两家都住在尖草坪区,房产过户却在城南的太原市为民服务中心,这里距离尖草坪至少20公里。每次去,都是买家赵洁接上两位老人,相伴左右的还有社区的杨志萍和辛变兰。
    这一次,已经是他们第4次来为民服务中心了排号、等候叫号、复印资料、一个窗口又一个窗口地忙活一圈儿,一上午的时间就过去了。就近吃完午饭,他们又接着排队办手续。
    “这回应该没问题。”杨志萍说,正常情况下,过户两三天就能办完,但因为老籍的妻子有过曾用名,这让过户手续多了些波折,得回原单位的房管站开证明,证明他们前两天去开了,今天也已经拿到手。
    “请175号到A区11号窗口。”当大厅提示音响起,老籍和老伴儿便准备起身。见状,辛变兰和杨志萍赶忙上去搀扶,同时安抚道:“慢点,不用着急。”
    把所有材料递给工作人员,不料,又被“打”了回来。“按照规定,证明里的新旧名字后面都应该写上身份证号。”工作人员解释道。
    无奈,5个人又折返到单位房管站。房管站在4楼,老籍腿脚不便,他就在车上等着,老伴儿上去办事,由杨志萍陪着,辛变兰则在楼下照顾老籍。
    杨志萍在前,老籍的老伴儿在后,走进了办公室,但由于东西不全没法重新开证明。
    “唉,白跑一趟。”老籍的老伴儿皱着眉头出了门。“不要着急,嫂子,好事多磨,咱明天再来。”热得满脸通红的杨志萍边走边宽慰道。
    这个地方对于杨志萍来说再熟悉不过,她清楚地知道从楼上到楼下共有120个台阶。在老籍夫妇还未返回太原时,她自己骑着电动车就已经来过好几回,或帮忙咨询,或帮忙办手续。只要用不着老人亲自出面,她都会全权代理,跑前跑后打理清楚。
    手续不全,再加上巧遇清明小长假等原因,手续的事儿折腾了将近半个月。
    就这样,社区、银行、房管站、为民服务中心……有的时候,一天要南北往返3趟,一耗就是一天。扶老人上下车,替老人叫号、排队,帮老人倒水,带老人上厕所,安顿老人休息,出发得太早顾不上吃饭,还为大家买早点,渴了帮大家买水……这一趟又一趟的行程里,杨志萍和辛变兰就这样鞍前马后地照应着,不论身体上,金钱上,还是精神情绪上,生怕老人有一点儿闪失。

    在太原没亲人,就信得过社区

老籍今年72岁,祖籍北京。年轻时因为工作,和爱人在太原定居,住在尖草坪区三角线铁路小区。10年前退休后,老伴儿因为要照顾北京的母亲,他们一家人回了北京。俩人在太原没有亲人,当决定卖房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社区。
    “我们住得离社区近,跟辛主任又是多年的老街坊,信得过他们。这10年来,我们不常在太原,家里有啥事儿,都是社区帮忙。去年夏天,我回太原办事,将家门钥匙交代给了社区工作人员,有人看房社区派人带路。”老籍说。
    杨志萍和同事们又帮忙联系了房产中介,将老籍家的售房信息“挂”在了网上。接到老籍的电话,社区的人谁有空谁就带中介或房客去看房,包括辛变兰、杨志萍在内,社区先后有六名工作人员都担任过“房主”的角色。每次,社区工作人员都会与老籍通话,核实情况,征得同意后带人入户。
    “有的房客白天上班,晚上下班才有时间,所以,好多次中介带人看房都不在工作时间。咱社区的人可能刚回家,或者正做饭呢,一个电话就得帮我们跑腿,有几次,竟忙到晚上9点多……我俩特别不好意思。尽管如此,却从未听到对方有过一丝抱怨,大半年的时间里,社区就这样替我们操着心。”老籍说。
    其间,也有买家相中房子,但想要贷款。老籍和老伴儿忧心忡忡,生怕中间出纰漏,将自己一辈子奋斗下的家产付之东流。老籍说,为了稳妥,他们想找一次性能付清房款的买家。

    机缘巧合,寻得合适买家

帮老人找买家这事儿,一直记在建工街第二社区工作人员心上。春节期间,辛变兰的一位朋友无意间聊到说想要买个二手房,综合考量后,朋友决定购买,这个买主就是赵洁的妈妈。
    说起来,辛变兰和赵洁妈妈的相识相惜也有一段故事。2005年,辛变兰的丈夫车祸住进了太原市中心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在重症室外的楼道,辛变兰第一次遇到了赵洁的妈妈。当时,赵洁的爸爸也是车祸,比他们早两天进入了重症监护室。家里的顶梁柱突然倒下,伤心、恐慌、无奈、紧张、不安……所有的情绪一拥而上,两个女人就守在重症监护室门外哭泣。或许是因为同病相怜,就这样她们成了“知音”。
    出了重症监护室,两家的病房相邻。她们一起为丈夫做流食,在住院的一个多月间,相互关照、宽慰,一起度过了那段最灰暗的日子。出院后,两家人也时常往来,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都想着给对方送一份。在艰辛照料丈夫的无数个夜里,俩人常会通过电话联络。
    “每隔两小时就要给丈夫翻一次身,我俩一般睡得都很晚,几乎每天12点钟,我们都会联系,也不说什么鼓励的话,只是简单的问候:睡了没?收拾完没?休息吧!……话虽然不多,却是深夜里最好的慰藉。”辛变兰说,她很珍惜这样的情谊,这次能帮他们买上合适的房子,她很高兴。
    按照太原房产行情,考虑到赵洁家的家庭状况,老籍夫妇以低于市场行情的价格卖给了对方。价格谈拢,便着手过户,新的户主写“赵洁”的名字。

    顺利办完交接,所有人都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