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王平建简历 王平,籍贯贵州,媒体在报道时曾经将其名字误传为王平建。王平初次为公众熟知,是在2008年全国两会。从那时开始,不少记者认为她是一个炮手。她面对记者,质问国企负责人凭什么拿高薪,称中层领导年薪几十万、高层几百万,这么高的工...
全国政协委员“王平建”简历
王平,籍贯贵州,媒体在报道时曾经将其名字误传为“王平建”。王平初次为公众熟知,是在2008年全国两会。从那时开始,不少记者认为她是一个“炮手”。她面对记者,质问国企负责人凭什么拿高薪,称“中层领导年薪几十万、高层几百万,这么高的工资是谁给他定的?这么高收入,百姓难道没意见吗?
2011年3月5日,王平在北京国际饭店参加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小组讨论时,抢麦成功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一讲话呢,我想有些人就担心,怕我放炮”。说这句话时,有的委员面露愁容,更多委员与记者则精神一振。
全国政协委员“王平建”简历
2011年3月7日,王平参加小组讨论,与北大教授李庆云就城镇化问题展开交锋,言及“我们也不要鼓励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家乡就是一个悲剧”。此言一出激起千层浪。
原因在于:第一,大学教育体制有问题,读了书跟实际差距太大,完全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大学生毕业后,有个问题就是很多单位不愿意用。虽然拿了大学文凭,但他的整个知识结构不对。第二,往往一个农民家庭只要有孩子出来读书,这个家就会返贫。因为大家都在供他读书,费用很高,家里就会很困难。第三,这个孩子背负着困难来读书的压力很大,来到城里以后,同学都很有钱,心理上压力大,而且也显得不平等。第四,等到毕业后找工作,没有人际关系,就业非常难。第五,即使把工作找到了,要在城里买上房,要结上婚又难。人生中有这么多难,不是悲剧是什么?我们不要诱惑他们走到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在“十二五”规划里面,也应该把农村作为一个发展的重点,引导农村孩子在家乡创业,做出能够充分发挥他们才能的一些项目来。然后,等他们在这里面做成功了,回过头再拿钱选择去进修。
先实践过,你再去读书就有目的,就有的放矢。比如说,你了解到你的专业和特长以后,你不就知道该去补什么了吗?我们现在闭着眼睛去读大学,而且整个教学方法都是向钱看———老师看钱,学生也看钱。浪费了时间,浪费了青春。所以,我认为不应该鼓励农村孩子都去念大学,告诉他们什么现在读大学,你们以后就会和别人平等了,你们就得到了一切。我认为这是骗了人家。
有的人说“我农村的好不容易有个希望进城,你还不让我来”。我想说你不知道,现在整个社会是金钱社会,我们没有一个价值的核心,到底人应该追求什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有些领导人不也是先从农村锻炼出来的吗?依我说,干吗要这样子,把所有的农村孩子,都诱惑到大学这条独木桥上来?
我们现在提城镇化,好像城市越大越好。但也不想想,农村年轻人进城了,小孩、父母都丢在那边呢,家庭也是悲剧。就算城里再好,我们又能够把13亿人,全部弄到城里来吗?
全国政协委员“王平建”简历
在人口往城市流动的过程中,我们还把每一种文化的渊源给他断了,然后迫使它换一种生存方式。这样发展的结果,恐怕是中国内地会率先“全球化”,只剩下北京、上海。我们的领导者、决策者,应该知道怎么珍重和学习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我们不能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传统文化,不能说他是愚昧、落后的。而且,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老龄化产业的潜力非常大,大家都还没有看到这一块。我认为,未来三十年要重新分配社会的财富,农村就应该抢抓这次机遇。怎么做呢?我的想法是,农村应该大力发展一个个幸福农庄,把农村打造成世外桃源。让所有老人到了晚年,都回农村去,在那里去寻找第二春。
要先实践再读书,先体验生活。比方说,可不可以在农村建立异地学习工作站,让城里的孩子先去那儿锻炼一年?现在新生入学不是有军训吗,花几个月军训,还不妨进一步延长,让他们花一年的时间,到广阔的农村去认识什么叫农民,什么叫老百姓。
这跟下乡不一样。当年下乡是把户口也要带到农村去,现在没必要,只是让他们下去锻炼一年。现在不是已经有很多北京的家长,看到城市存在的问题,怕孩子学坏,把他们送到云南、湖南先锻炼一段时间,再回来考试吗?农村有更广泛的天地。你看看过去那些知青,他们到了五六十岁,最值得回忆的,还是他们在农村的时候。
全国政协委员“王平建”简历
王平委员的言论虽然令人惊诧莫名,但也并非完全空穴来风,概括起来说,她看到了问题,但开错了药方。王平委员看到的问题简单点说有三条:其一是城乡差距的持续扩大,由此造成的农村人才的流失,传统文化的凋敝与失落;其二是昂贵的大学学费所造成的农村贫困家庭的不能承受之重,以至于出现“一人上学,全家返贫”的局面;其三是稀缺、逼仄的就业和发展机会,给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所造成的巨大压力与困难。
应该说,这三条都确实存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生活改善很大,但城乡收入的差距也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2.4倍扩大到今天的3.6倍。在城乡差距巨大的“虹吸”效应下,农村学生不愿回乡,农村缺乏人才,出现“空心村”症状,至于大学学费昂贵,大学生就业难,就更是老问题了。
荒谬之处在于,王平委员虽看到了问题,却没有提出消除这些社会问题的提案,反而把这些问题合理化,至少是把问题假定为不可解决的,转而要农村的孩子放弃上大学、放弃进城,这就完全开错了药方!
如果真的按照王平委员的建议,那么中国将会蜕变成一个“种姓制”社会:高级种姓,生活在城市,尽情享受改革和现代化成果;低级种姓,只能世代生活在农村,从事一些粗笨的低报酬工作——这难道不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倒退吗?
面对建议中显而易见的不公平、不可行,王平委员完全没有察觉,反而喋喋不休,面有得色,这再次凸显了某些精英的狭隘、短视与自私,也让我们再次意识到了两会改革的必要性。[2]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卫生厅巡视员、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林曙光表示,不要将目前城市、农村存在的问题,归罪于提高他人受教育上来。他说,这种事情要分开来看,改革开放30年,人民群众的文明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毕业后希望有一个广阔的天地是正常的。近年来,政府在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下了很多功夫,随着国家政策的延续性,经济的不断发展,将来,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块宝地,我们不要眼光短浅,只看到农村落后的一面,基础设施建设跟上了,经济条件好了,那时候,那里才是风水宝地。这个平台建设好后,人才自然会往农村流动。不能因为目前有这个那个方面的问题存在,就否认对人的素质教育的作用。[3]
如果有必要,我希望全中国来场大讨论。也许讨论能让教育部门有些思考,不再是鼓励所有人都去上大学。就像退休年龄一样,有人愿意50岁退休,有人愿意60岁。可以来一个辩论,然后给大家选择的权利。如果其中一些有志的青年,愿意去农村做调查,国家完全可以给他们一些补贴,让他们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对国家发展也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