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资讯_互联网资讯_电商资讯

香港抑郁症病人的困境

栏目: 港澳台新闻 来源:南华网 时间:2014-12-20

(南华早报中文网讯) 工作和学习压力困扰陈女士已有一段时间。当她自认为应获得擢升、但愿望却落空后,她终于精神崩溃。 陈女士任职于金融业。她说,当时她经常失眠,做了很多噩梦。她不想去上班,两手老是颤抖。她总是不停哭泣,对生活感到绝望。 她说,每...

        (南华早报中文网讯)  工作和学习压力困扰陈女士已有一段时间。当她自认为应获得擢升、但愿望却落空后,她终于精神崩溃。

        陈女士任职于金融业。她说,当时​​她经常失眠,做了很多噩梦。她不想去上班,两手老是颤抖。她总是不停哭泣,对生活感到绝望。

        她说,每当她站在阳台上,她的丈夫就会立即把她喊回来,因为她曾想过跳楼自杀。

        陈女士平静地回忆起2006年患病时的情形,偶尔还会发笑。可是,当年的她压力极大,觉得人生没有希望。

        她陷于那种状态有一个多月,到了春节,她不愿回家吃团圆饭。

        这时,她的丈夫说服她去看家庭医生。

        陈女士说,那时她不想去看医生,因为她觉得自己没有病。后来,她被诊断出患有严重抑郁症,需要服药治疗。

        香港精神健康专家见过很多与陈女士类似的病例。他们表示,过分强调工作和成功,是香港人精神抑郁的主要原因之一。

        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最近一项研究发现,接受调查的1031名成年人中,近四分之一表示在过去一个月受到情绪低落、​​抑郁或绝望情绪困扰。

        约三分之一受访者做事提不起兴趣或不开心,时常感到忧虑。

        该项研究报告的合著者、临床心理学家黄蔚澄说,对大多数香港人来说,事业和工作是生活的重中之重。香港人工作太努力。如果没有了工作,他们可能失去成就感和自我意识。

        他说,名望和金钱对于香港人来说很重要。香港人强调要努力工作、长时间工作。

        香港撒玛利亚会工作人员ChristineKlitsie也观察到类似现象。撒玛利亚会是非盈利机构,为有自杀倾向或情绪抑郁的人士提供帮助。

        Klitsie说,公司期望员工长时间工作,即便这样做效率不高也一样。员工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和朋友。

        港大此项研究于今年3月至6月间以电话访问形式进行。受访者皆是18岁或以上成年人,受访前一周工作时间在20小时以上。

        受访者来自不同行业,与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的分布相似。研究人员还发现,约九成受访者表示,在职场需要更好的心理辅导。

        陈女士患抑郁症时觉得孤立无援。她说,她不和同事们交谈,同事都觉得她很奇怪。她只能自己承担一切,职场上没有交到任何朋友。

        在香港,精神病患者向来受人歧视,因此令患者怯于求助。陈女士没有告诉家人或同事她的情况,一直把一切保密。但到了1989年,她发现前夫曾经有过婚外情,令她第一次精神崩溃。

        陈女士对抑郁的偏见源自童年经历。她说,她父亲患有抑郁症,会无法入睡,变得非常激动。他有时会握着一把刀,让大家都很害怕。

        陈女士的父亲精神出现问题后,陈女士并未与他有过交流,也从不向其他人说起父亲的病情。

        香港精神科医学院院长林翠华说,精神疾病很普遍,应该像其他身体疾病的患者一样接受治疗。

        在香港公立医院看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学家,需要轮候很长时间,令有轻度心理问题的人士难以求助。目前,香港只有约300名合格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学家。

        Klitsi说,患者可能需要轮候十八个月才能见到精神科医生,但问诊时间却只有三到五分钟。

        陈女士很幸运,有能力负担私人心理医生开支。她第二次精神崩溃后,先去看了家庭医生,然后求助于一位专业心理学家。她每月支出为2500港元,治疗时间持续三个月。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看私人医生是不可能的事。对于那些因财政问题而抑郁的人士来说更是困难。

        所幸香港有很多非政府组织和非盈利机构,缓解了香港在心理健康服务方面的压力。

        陈女士加入了心晴行动慈善基金组织的一个工作坊,由此获得新生。

        她说,她参加心晴行动每月举办的活动,通过活动交到很多朋友。她还加入一些非政府组织,去四川和云南看望贫困地区儿童。

        陈女士认为,家庭和朋友的细心呵护对于抑郁病人来说真的很重要。她说,人必须要学会爱自己。

        她表示,她以往不知道怎么爱自己。她拥有一个很爱护她的家庭,可她对此却茫然不知。精神问题患者会把自己局限在一个极其有限的空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