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上海地域性的党组织,而是中国共产党提倡组,面向全国、面向世界上有中国劳动群众的地域,通过写信联系、派人指导等方法,积极敦促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说。 一封封信函由上海发...
“这不是上海地域性的党组织,而是中国共产党提倡组,面向全国、面向世界上有中国劳动群众的地域,通过写信联系、派人指导等方法,积极敦促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说。
一封封信函由上海发出、一个个“使者”从上海走出,革命的火种散播开去。从此一年时间里,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东京、巴黎等地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陆续创立。这既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写下了活跃续章,更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创立奠基了重要根本。
上海的“邀请”,获得四面八方的响应。1921年6月末至7月中旬,9位外地代表陆续抵沪。他们以“北京大学暑期观光团”的名义奥秘租住在白尔路389号(今太仓路127号)的博文女校,和衣睡在空教室的地铺上。此地,距“李第宅”步行只要几分钟;而今,闷热的空气中正酝酿着惊雷。
从1840年鸦片战争发作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创立,近百年时间里,中国国运一路衰颓,已然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无数仁人志士的强国梦想看上去愈加遥不行及。
1921年8月3日,英文报纸《字林西报》刊载一则《大坝决堤:大片村子酿成汪洋,数百乡村被淹》的消息:“近年来中国接连产生种种自然灾害,包罗地动、大水、干旱,以及在人和牲畜间流传的瘟疫……当权者应该清醒起来,开始动作,为这个国度做些什么吧。”
当权者不会清醒,他们正在装睡。热血的青年,主动扛起国度前行的重任。中共一大召开的3个月前,李汉俊面对来访的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直抒胸臆:“种子在手,唯万里荒凉。或惧力不行逮。吾人肉躯堪当此劳否?此不得不忧者也。”言毕,眉头紧锁。
虽担忧力有不逮,却仍要一往无前。面对灾难深重的场面,这批马克思主义的年轻跟随者,即便舍弃生命,也要让种子发出芽来!
6年后的1927年,那位曾经“眉头紧锁”的李汉俊、其时年仅37岁的李汉俊,倒在了反动军阀的屠刀下。
“在这批最早的中国共产党人身上,集中浮现了那一代中国青年爱国格斗、为民造福的承受精神,开天辟地、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忻平说。
中共一大纪念馆展示的《新青年》8卷1号(6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三)“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衣无冬夏,仅破麻袋一片,遮其下体。夏则赤腘蓬头,各以破袋一只复其首,若大亨之戴风帽然……有终日不得一饱者,亦有兼日而食者,饥饿难忍,则潜至巷尾常于垃圾堆中,拾取人家所弃之腐鱼臭肉……”1920年9月,陈潭秋在《汉口苦力状况》一文中悲悯地写道。次年,陈潭秋作为武汉代表参与了中共一大。
这是一个国运衰微、苦难深重的中国。
到底,路在何方?
这是李大钊和他的《庶民的胜利》等内容(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1918年11月,天安门广场,李大钊颁发《庶民的胜利》演说。他热情洋溢地汇报世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
没有人生来就信仰马克思主义,但十月革命的胜利,让苦苦寻路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真切地看到一幅布满但愿的图景。
1920年9月出书的《新青年》8卷1号上,陈独秀颁发《谈政治》一文。文末,他庄严宣告:“我认可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出产阶级)的国度,缔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打劫的政治法令,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
学者认为,这篇内容是陈独秀思想的分水岭。从此,这位中国新文化活动的领袖,彻底从一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参与中共一大前的几年间,20来岁的毛泽东在家乡看到了人民的艰难、权要的麻木,立志要改革这一切。他开办《湘江评论》,在创刊宣言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世界什么问题最大?用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公众联合的力量最强。”
在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影响下,毛泽东于1920年夏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认定这是“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最后选择。
1921年1月,毛泽东复信蔡和森,对其提出的“明目张胆正式创立一其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明确暗示:“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对这批青年来说,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就如同找到一盏看清时事迷局的“探照灯”、一把解剖沉疴痼疾的“手术刀”。正其时人对“太平洋集会”抱有理想时,李汉俊1921年7月在《共产党》月刊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实质不外是日英美三国分赃中国的集会。他招呼同胞:“不要但愿什么太平洋集会,速行社会革命罢!”
在中国知识分子思想产生转变之时,中国的社会布局也在变革。五四活动前夕,中国工人总数达200余万人,仅上海就有56万人。严重的民生聚敛和政治压迫,铸造了上海工人阶级极强的抵御性。
1920年末,《共产党》月刊对其时正在鼓起的工人运行动出乐观预见:“照这样成长下去,不出三五年,上海劳动界,肯定能够表演惊天动地打垮成本制度的事业来的。”
历史证明,这是一个极具先见的判断——代表先进出产力的工人阶级,一旦与代表先进文化的马克思主义结合,必将迸发出无比巨大的力量!
这是毛泽东和《湘江评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四)“那座桥才是我们的真生命”
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这个奥秘集会,附近暗流涌动。
参与集会的包惠僧回想,7月30日晚,公布开会不到半个钟点,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闯进了会场。“我们问他干什么?他把我们看了一眼说:‘对不起,我找错了地域’,就慌忙下楼去了。马林则很机敏地说:‘必然是包探询,我们顿时解散,再按期开会。’”
公然,,十几分钟后,法租界巡捕困绕了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