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新闻,主流媒体,山西门户。山西新闻网是经国务院新闻办审核批准,由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山西省重点新闻网站。山西新闻网以“立足山西、传播山西、服...
导演鹏飞手拿大麦(寓意票房大卖)在太原等·艺术影院与观众合影。图片由片方提供
见面会现场,很多观众收到了有导演签名的这张充满暖意的电影海报。
由北野武、杨德昌等众多电影大师御用团队助力的文艺片《米花之味》,4月20日在全国上映,该片曾入围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在首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新生代单元获得“最受欢迎影片”奖。21日下午,影片在太原路演,导演鹏飞出现在等·艺术影院的映后见面会上,与现场观众分享拍摄背后的故事。
现场提问环节气氛火爆,观众积极“抢话筒”与导演零距离交流,有观众直言:“整个观影过程非常愉悦,在电影院里很少看到这么有味道的影片了,很感谢导演。”而一个9岁小影迷提问,却让导演一时语塞:“你问了一个最难回答的问题……”有一些媒体在去年平遥电影展上已看过该片,当天“二刷”后仍然难掩激动:“导演用幽默的方式,将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轻松处理,闪现出明亮的色调,颠覆了传统现实题材的拍摄手法。”
这部文艺片很喜感
电影《米花之味》讲述了单身妈妈叶楠从城市回到云南边境傣族聚居的小村寨里,这位外出务工的母亲与处于叛逆期的女儿之间由陌生、疏离到相互理解的故事。影片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和新颖的拍摄风格展现了一个社会的缩影,带来了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等观念的碰撞。影片90%的故事情节来源于导演鹏飞在云南采风时的真实生活体验:“我专门到片中的拍摄地云南省沧源县住了一年,来观察当地的留守儿童。”
当导演决定拍摄返乡青年和留守儿童的题材时,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不能拍得很惨。于是,观众在影片中看到了这样的场景:留守儿童喃杭把妈妈从城里带回来的巧克力拿到学校贿赂老师,并提出“调座位”的要求,已经吃了一块巧克力的老师,使用了一个简单的图形组合技巧,就把巧克力“还原”给学生,并拒绝了这个要求。这一桥段引发现场一片笑声。此外,“婚纱二次利用可以做蚊帐”等金句频出,很多观众甚至觉得这部文艺片的喜感,不输于喜剧片。
其实,很多关于留守儿童等现实题材的作品,大多压抑而沉重。导演鹏飞在拍摄之初就放弃了这种模式,而是尝试一种更新鲜的表现手法——采用幽默、调皮、明快的表达方式,给予观众最真切的感受,看到留守儿童不一样的生活。
此外,影片中有很多画面大量留白,内容上也有很多地方故意“没有交代清楚”,比如妈妈在城里从事什么工作等等,导演鹏飞告诉记者,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他都希望留给观众大量思考的时间,可以慢慢回味。
电影大师御用团队来助力
这样一部比较小众的文艺片,导演和主演的名字还都很“新鲜”,但是幕后制作班底却是“大师级”!
《米花之味》的摄影指导廖本榕,是台湾导演蔡明亮的御用摄影师,获得过台湾金马奖最佳摄影和年度最佳电影工作者;声音指导杜笃之,曾获第5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技术大奖,同时多次获得台湾金马奖、香港金像奖最佳音效奖;作曲铃木庆一,是日本导演北野武和岩井俊二的御用配乐大师;剪辑师陈博文是杨德昌导演的御用剪辑师,金马奖最佳剪辑获得者,代表作有《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一一》;美术指导是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荣获美国艺术指导工会的最佳场景设计奖的廖惠丽。
80后导演鹏飞如何说服这些大咖加盟让人好奇,“还是剧本的真诚打动了这些老师”。鹏飞说,自己在法国学习电影期间,曾跟随蔡明亮导演拍片,很早就认识了摄影廖本榕,两人算是“忘年交”,廖本榕助力影片后,又向鹏飞推荐了杨德昌导演的御用剪辑师陈博文。陈博文看过剧本后,竟然向鹏飞提出了55点建议,这让导演一时有些吃不消“难道我的剧本这么差吗?”仔细看过这些建议后,鹏飞发现,这些都是从剪辑角度提出的很细节的东西,包括拍摄时预留哪些画面等等,“当时觉得挺感动”。在导演鹏飞眼中,业界大咖杜笃之很有江湖派头,“想要说服他很难,但他的爱好很广泛,我就投其所好,给他看一个老旧相机,大家聊得开心时,我就提出影片中需要改进或增加的东西,杜老师就同意了,哈哈。”这话有些玩笑了,与业界大咖合作,除了虚心求教,鹏飞说最重要的还是“导演自己的坚持”。
走了很多电影节口碑爆棚
虽然《米花之味》在4月20日刚刚上映,但这部影片已经走了很多电影节:2017年,影片入围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威尼斯日竞赛单元,在首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新生代单元获得“最受欢迎影片”,在俄罗斯索契电影节获得优胜奖,入围第11届FIRST青年影展,提名第4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年度华语独立佳作”;2008年,影片在香港国际电影节上展映,最近又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
影片在国外参展放映时,就以非常贴近生活的幽默和颇具善意的温情,赢得了好口碑。外媒《好莱坞报道者》评论,“《米花之味》是一部充满对比和冲突的戏剧,它美丽,苦乐参半,机敏而令人愉悦。”Brigife Duzan评价:“影片拍摄的距离恰到好处,情感克制,没有怨恨,没有愤怒,没有煽情,让我们感觉不到直面的冲突,成功滤掉了陈腔滥调。”影片在国内也收获了好口碑,“毒舌电影”称:“电影提供了一种新颖的不灰色的中国的现实主义风格。”影评人木卫二称:“这是今年最受欢迎的青年导演作品,好看程度不亚于《菊次郎的夏天》。所谓留守儿童议题,显得云淡风轻,被稀释和淡化过的野心,令画面与节奏耳目一新。”
9岁小影迷提问“难住”导演
除了媒体和业界的称赞,4月20日在全国院线上映后,国内观众好评不断,用导演鹏飞的话说,“眼看着豆瓣的分数一天比一天高”!21日观影结束后,现场观众直言:“整个观影过程非常愉悦,在电影院里很少看到这么有味道的影片了,很感谢导演。”还有观众提问导演片名的用意,鹏飞表示,“米花是傣族在泼水节时用于供佛的一种食物,代表着祈福与团圆,想用米花之味道出母女心灵的亲疏远近。”现场,一个9岁的小观众大胆提问:“影片结尾妈妈和孩子跳舞,两人为什么在溶洞里团圆?而不是在家里团圆?”这让导演一时语塞:“你问了一个最难回答的问题……”鹏飞表示,自己最初设想的这个开放式结尾之所以选择在溶洞里拍摄,因为突然闯入的一对母女对于一个2亿年的溶洞来说是多么短暂,会让人强烈地感受到所有问题的消解,只剩下最质朴和原始的情感。
当然,口碑再好的文艺片,也难摆脱走进商业院线后面临的现实,这点导演深知。21日见面会结束之际,鹏飞突然对现场观众直言:“昨天影片上映,我看到有网友说,难得见到这样新颖的人文关怀的影片,希望大家多宣传,去影院支持这部电影,以促进院线多排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