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擁抱新經濟對香港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时间:2018-04-15 10:2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跌IE 点击:次
3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回答採訪全國兩會的中外記者提問時表示:過去一些“互聯網+”的企業總是到海外上市,現在我們已經要求有關部門完善境內上市制度,歡迎他們回歸A股,同時要為境內的創新創業企業上市創造更加有利的、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港交所也正在修訂上市規則吸引新經濟企業,此時總理提出歡迎“互聯網+”企業回歸A股,對香港會有怎樣的影響?筆者認為,在內地大力吸引新經濟公司回歸上市的進程中,香港既有挑戰,也有機遇,仍可發揮重要作用。 文|香港 蘇傑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 內地A股市場如何透過政策激勵、制度創新和措施優化吸引新經濟企業上市成為熱議話題。在全球經濟從傳統動能驅動逐步邁向創新經濟引領的背景之下,各大交易所擁抱新經濟、吸引創新企業上市已成大勢所趨。在內地大力吸引新經濟公司回歸與上市的進程中,香港既有挑戰,也有機遇,仍可發揮重要作用。 內地資本市場擁抱新經濟的新動向 正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所述,過去五年中國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科技創新由跟跑為主轉向更多領域並跑、領跑,成為全球矚目的創新創業熱土。與此同時,內地市場對吸引新經濟企業上市、吸引在海外上市企業回歸A股市場的呼聲此起彼伏,逐漸形成從管理層、交易所到業界的共識。內地資本市場擁抱新經濟呈現如下新動向。 監管部門取態漸轉積極。2015年市場大幅震盪之後,A股市場基本處於治理整頓、強化監管規範的過程。2016年5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明確表示正對在海外上市的紅籌企業通過IPO、並購重組回歸A股市場可能引起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研究。 今年以來,隨著內地市場規範化制度化建設進一步深化,在暫緩推行註冊制的情況下,監管部門取態逐漸轉變。年初證監會系統2018年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吸收國際資本市場成熟有效有益的制度與方法,改革發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適應性,加大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支持力度。兩會期間,內地證監會人士亦表示,要按照十九大精神支持新經濟發展,抓緊“修路”,讓市場“開車”。 交易所積極跟進。深圳證券交易所在2月9日發布《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8-2020 年)》,明確指出致力於打造國際領先的創新資本形成中心,要“突出新經濟新產業特徵,針對創新創業型高新技術企業的盈利和股權特點,推動完善 IPO 發行上市條件,擴大創業板包容性”。兩會期間,其有關負責人多次表示,將從規則、市場準備、投資者適應等方面入手,做好服務新經濟企業的“雪中送炭”工作。 上海證券交易所亦不甘落後。今年1月,上交所相關負責人就表示將積極擁抱新經濟,透過構建多層次、包容性的新藍籌市場,成就一批具世界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藍籌企業。之後上交所便提出“補短板、強弱項、微調規則、簡便操作”的工作原則。 業界與市場反映熱烈。券商已響應相關措施。在內地證監會指導下,包括申萬宏源、廣發、浙商等在內的多家券商目前正與客戶接洽。相關券商如在擬上市企業中發現“獨角獸”企業,將立即向證監會發行部報告。若該企業符合相關規定可實行即報即審,不用排隊,盈利要求亦可視情放寬。 現有海外上市企業回歸A股市場的意願也較高。除新東方暫未考慮之外,網易、百度、搜狗、58同城等互聯網企業均表示,只要政策允許,願意儘早回歸。 從上述內地市場擁抱新經濟企業的新動向來看,一方面,內地新經濟企業產業化、集群化發展存在巨大融資需求;另一方面,內地資本市場多元化發展,必須突破傳統,適應和服務新經濟發展需求,兩者具有實現利益最大化的共同趨向。 從現實情況來看,目前內地主板、中小板要求上市企業需在近3個會計年度凈利潤為正且累計超過3,000萬元(人民幣,下同),創業板則要求近兩年盈利、凈利潤累計不少於1,000萬元或近一年盈利且凈利潤不少於500萬元。但是,新經濟企業發展初期研發較多,資金需求量大,短期難以盈利,未能符合上市融資的現有標準。另外,初創企業既有融資需求,又不願喪失控制權,多採用“同股不同權”模式,也與內地現有規則不符。因此,內地大型新經濟企業受益於本土經濟發展,卻多赴海外上市,國內投資者難以直接分享其發展紅利,境外上市企業自身則受制於地域、語言、文化、認知度、會計準則等因素,面臨估值下降及訴訟風險等。今年1月發布的《第41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底境內外上市的內地互聯網企業共102家,滬深、美國、香港市場分別有46、41及15家;上市總市值共計8.87萬億元,滬深、美國、香港佔比分別為7.7%、37.5%及54.8%。 新經濟企業A+H股上市或是雙贏選擇 今年2月23日,港交所展開針對創新企業及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改革諮詢,預計最快4月可接受上市申請。在內地市場擁抱新經濟步伐加快的情況下,香港市場既面臨挑戰,亦有機遇。 一是新經濟企業上市資源爭奪戰愈加激烈。就目前已在美國上市的內地新經濟企業來說,在同等條件下,選擇回歸A股的吸引力預計會高於H股,本土市場與估值因素是主要考慮。另外,新加坡交易所吸引新經濟企業上市的條件更為寬鬆(剔除 5 億新加坡元市值要求,放寬日落條款等),預計最快7月可實現首家上市。香港面臨內地與新加坡兩大市場競爭,需在落實規則效率與上市條款方面進一步優化,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二是香港固有優勢仍將彰顯。在吸引內地企業上市方面,H股與紅籌股的發展歷程已成為中國企業國際化發展的成功典範;香港作為全球IPO集資中心的地位日益鞏固,越來越多國際資金和投資者樂於參與香港市場IPO活動;隨著兩地市場融合度提升,香港作為全球投資者運作“中國概念”,分享中國經濟成果紅利的功能並未失色;香港市場具有上市承銷、審計、會計、律師、稅務等專業服務方面的集群優勢,加上針對內地經濟金融的配套研究、分析和投資指引方面的優勢,已形成吸引內地企業來港上市的成熟產業鏈。 三是新經濟企業A+H股上市或是內地與香港市場的雙贏選擇。從2014年11月以來的內地與香港股市互聯互通機制運行情況來看,兩地市場在控風險前提下,成功實現互利共贏。同樣,在吸引新經濟公司上市議題上,內地與香港市場也可加強溝通、交流,透過各自上市規則改革,切合新經濟發展需求,服務相關企業發展戰略。新經濟公司A+H股上市不失為其中的重要選項,料可為內地與香港融資方式創新與創新經濟發展提供堅實支持。 (责任编辑:北京IT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