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人微信加持者寥寥,但隔段时间,就会有求助信息转发,或为天灾,或为人祸。因为转发者惯熟,甚至个别乞求者也有所知,抹不开面子,又生恻隐心,遂因情因势,支持三五十、一两百元。 春节期间,事情略少,空闲稍多,无意中聊及此类行为,经过讨论,决定不再轻易出手,须仔细甄别,帮助真正有难又值得之人。 促使思考并变招的,首先是求助信息透出的强烈欲望。多数呼救者都说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上老下小,无忧无虑。讵知疾病、车祸等陡然降临,夺走阖家幸福,造成经济压力。吁请熟识或陌生者解囊相助,归还曾经的美好生活。要求合情合理,表面看没什么问题。但一较真就看出破绽。现实层面,不说“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受苦人”,即是小至一地区甚至求助者周围,能称得上幸福美满者也不多,相当数量家庭都在为收入、就业、就医、教育、住房等犯愁,长年累月生活在困顿中。原来身处上层,占尽便宜,现在跌落下来,盼望包括不幸者在内襄助“复兴”,焉有是理! 微观层面,一些求助者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信条,自私自利至极,真的不配救援。笔者了解其中几位,有三四十岁的,有五六十的,他们镇日想的就是如何避免吃亏,并竭尽所能获利。有好处时,依条件和想象,设计该分多少,无好处时,想着法子偷懒、躲避,所耗力量比做完事情本身都多。与人交往从不付出,一杯茶、一口饭也不想施舍,他人基于教养谦让,或出于义气帮忙,照单全收,毫不客气,并且背地里许自己为聪明,视对方为愚蠢。自己遇到麻烦,陷入困难,有时事情并不大,程度也不深,不至于倾家荡产,即刻做出可怜样子,发声求救,用尽人的怜悯之心,节省自己的,花费他人的,包括财力、物力、体力等。 其次是平时所见所闻糟糕场景。笔者某次在居所周围散步,偶遇一大学生弹唱求助,围观者十块八块,纷施援手。笔者素来心肠软弱,本想赞助一二,突然发现其装扮时髦,尤其项上头发,有型有样,一丝不苟,花费至少上百元,想想自己也就十块八块钱应付,不及对方者远矣,遂心肠趋硬,惭愧而退。并且,类似事情层出不穷。一些家庭也就工薪阶层,衣食无虑,储蓄无多。但平时做派酷似富豪人家,吃喝穿戴无不讲究,逢年过节必旅游休闲,国内国外走遍,花钱如流水,日子赛神仙,从不考虑他人一下,哪怕父母兄妹、亲朋好友。忽一日遭逢不幸,则四处通告,等待求助。相识者不予关注,尤其没有出资,则以为不义,甚至对社会充满怨怼。 或曰:聒躁半天,莫非想表达自己不愿意助人,也反对众人共济吗?笔者对天发誓,绝非如此。一者,过往50多年中,小至家人老小、亲朋好友,大至群团组织、单位部门,竭尽能力,做了许多有益事,有些甚至起到了重要作用。二者,自己生于贫困之家,长于困难之时,历经无数磨难,对额外帮助和奖赏分外感激、珍惜,殷切希望社会风气清风扑面,温润如春,社会成员避恶向善,彼此援助。只是,达成如此目标,仅靠喊口号和想象力不行或无法持久,社会成员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比如,有节制。天灾人祸有时既不可免,作为成年人就应该有防有备。平时大手大脚,花得家底萧瑟,急时全无抵垫,仰仗他人,是谓不成熟。比如多助人。不管何等制度,社会都是交易的,有付出才有回报。平时惟有索取,从不给予,麻烦之时收获肯定不多。比如少私心。与人交往,公平以之,谦让为上。凡言凡行都私心沉重,一力求利,则人人提防,难免交恶,反之,则客套客气、守礼守节、可商可量、有情有义。 求人之前,先扪心自问!
(责任编辑:北京IT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