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海鳴:立法會議員應該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推動者
时间:2018-04-23 13:4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wuyao 点击:次
香港新聞網4月21日電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屠海鳴在21日出版的香港《大公報》發文指出,32位立法會議員組成“聯席事務委員會訪問團”,前往深圳、東莞、中山、佛山、廣州五市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主題進行實地考察。議員來自不同政黨,儘管政見有所不同,但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的興趣和熱情是一致的,這是立法會議員在重大事項上的應有表現。文章說,香港早已納入國家治理體系,在“一國兩制”的政治框架下,立法會是香港政治架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香港繁榮穩定是立法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因而,立法會議員理應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積極推動者。 以下是全文: 32位立法會議員組成“聯席事務委員會訪問團”,在經濟事務發展委員會主席林健鋒率領下,昨日起前往深圳、東莞、中山、佛山、廣州五市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他們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主題,進行實地考察,與廣東有關各方交流溝通。特區政府亦派出四位局長與之同行。入粵第一天,議員們參觀興致濃厚,發言積極踴躍,互動氣氛融洽,廣東方面更是熱情接待。一股新風撲面,此情此景可讚! 此番入粵的32位議員來自不同政黨,儘管政見有所不同,但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的興趣和熱情是一致的,這是立法會議員在重大事項上的應有表現,也是特區政府和香港市民喜聞樂見的情形。香港早已納入國家治理體系,在“一國兩制”的政治框架下,立法會是香港政治架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香港繁榮穩定是立法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因而,立法會議員理應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積極推動者。 造訪大灣區開了一個好頭 議員們訪問的第一站是深圳,參觀了內地首家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深圳智能交通指揮中心及華為總部。深圳的互聯網經濟、“智慧交通”,以及華為的科技創新成果,讓議員們眼前一亮。在隨後的座談交流中,議員們圍繞高新科技、醫療、教育、大灣區機遇和兩地協作等話題踴躍提問,深圳市副市長艾學峰熱情作答。他表示,深圳的發展與港人的支持分不開,希望深圳與香港在科技創新方面緊密合作,成為粵港合作的先導區,互利雙贏。可以看出,雙方的交流非常坦誠融洽,充滿善意,擺脫了政治成見,着眼深港兩地長遠發展,這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百聞不如一見,走出一步天地寬。以往,立法會某些議員總是“戴着有色眼鏡”看內地,或以“政治第一”的原則看待內地,似乎到內地走一趟就會被“染紅”;或以過時眼光看待內地,似乎內地仍處於“文革”時期,僵化、教條、極左;或以對抗思維看待內地,似乎到了內地不喊幾句政治口號、不遞幾封請願信,就不足以體現“兩制”之別。正是由於這種先入為主的偏見作怪,造成了“逢中必反”、“逢特區政府必反”,為反而反;立法會裏“拉布”、“流會”不斷,甚至為了一黨之私利,相互對峙,令許多重大事項久拖不決,令香港喪失了不少發展機遇,市民對此十分反感。 立法會固然不應成為“橡皮圖章”,但議員們議政的出發點應該是為香港好、國家好,應多發表建設性的意見,而不是在對抗的路上愈走愈遠。由此觀之,這次的議員入粵,則擺脫了“政治爭鬥”思維的束縛,是一個值得點讚的重大轉折。 促進粵港合作是職責所在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這裏將崛起一個與美國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日本東京灣區等量齊觀的大型經濟板塊,成為引領全球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領頭羊”。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在土地規模、人口規模、交通條件、經濟總量等方面並不比以上三個灣區遜色,所缺者何在?創新!而這正是香港需要發力的地方。 香港科研實力雄厚,有五間大學進入世界100強,這在全球都是名列前茅的。香港有中國兩院院士43人,在華南地區首屈一指。但香港的科研成果轉化能力並不強,許多科研成果並沒有轉化為創新產品,並沒有實現應有的經濟效益。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香港的科研優勢與廣東的製造業優勢一旦對接,通過“產業鏈─資金鏈─創新鏈”的跨境協調整合,打造“香港─深圳─東莞─廣州”創新走廊,完全可以孵化培育一大批高成長性的創科企業,並佔據產業鏈的上游,其前景不可限量! 積極推動“融入”任重道遠 立法會議員來自本港各個界別,對各自的領域非常了解,對香港經濟發展遇到難題也非常了解。不能不承認,香港近年來的創新能力不僅落後於美國、日本等國家的一些城市,也已落後於深圳等中國內地的城市,香港亟需發掘新的發展動能。大灣區建設並非像有些人曲解的那樣,僅僅是“完成國家任務”,而是讓香港站在創新前沿的一個巨大平台、一次歷史機遇。從這個角度講,促進粵港合作,就是促進香港創新發展,就是為740萬港人謀福祉,也就是立法會議員的職責所在,不容推卸! 議員們走進廣東,僅僅是第一步,從長遠發展來看,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大勢所趨,也是涉及到諸多領域的重大課題,推動“融入”,任重道遠。 香港為什麼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香港,某些人總是從政治角度解讀,似乎這是中共“統戰”之需要,最終讓“一國兩制”變為“一國一制”,令“香港變成另一個北京、上海”。這些解讀是缺乏依據的。中共十九大報告已經明確把“一國兩制”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個基本方略之一,再次表明, “一國兩制”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基本國策,香港和澳門在國家大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香港為什麼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應多從經濟的角度去解讀。港人不可忽視中國經濟的“巨國效應”,如此之大的經濟規模、人口規模、國土面積,如此齊全的產業門類,這在當今世界是獨一無二的。“巨國”的帶動,必然讓與之合作的經濟體普遍受益,許多國家競相搭乘“中國快車”,需要“排隊”。 但國家厚愛香港,為香港預留了“座位”,這就是“一國兩制”的優勢所在。特別是去年以來,在習主席的親自關心下,國家有關部委出台了多項便利港人到內地創業、就業、生活的政策,這對香港來說是天大的好事。“背靠大樹好乘涼”。放着這麼好的條件不利用,豈非“腦子進水”? 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個問題上,香港各界和廣大市民已經形成廣泛共識:融入才能發展,融入才有機遇,融入才贏未來。立法會議員作為民意代表,應該代表主流民意,在重大問題上,跳出政黨利益的“小圈子”,突破對抗思維的舊模式,打開心胸,開闊眼界,全面、客觀、理性地觀察分析問題,肩負起推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歷史責任。昨日是議員訪問的第一天,總算開了一個好頭。 (责任编辑:北京IT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