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新闻网移动版

主页 > 热点新闻 >

《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人生自有诗意

1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近期收官。第三季追求全面创新,在赛制、百人团设置等方面升级。特色最鲜明的是“诗词接龙”和“超级飞花令”。“诗词接龙”顾名思义就是场上两位选手轮流说出一句诗词,每一句诗词的首字要与对手说出诗词的尾字相同,无法接句即为失败。而“超级飞花令”则在比赛时间上大幅度缩短,要求两位对战选手无缝衔接,难度升级,竞技效果大大增强,是节目中最精彩的片段。

节目组从全国超过10万报名者中精挑细选出涵盖不同年龄行业的140余位选手,他们中既有古稀老人,也有稚嫩的“10后”选手;既有风雨兼程的快递小哥,也有痴迷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真正体现诗词属于每一个热爱它的人。根据选拔成绩,这140余位选手分别组成百人团和预备团,在两个赛场同步答题,每场比赛中,百人团答题成绩末位的4位选手降级场外预备团,预备团答题成绩排名前4的选手则晋级补位。淘汰制的设立增强了比赛的紧张感和刺激性。

140余位诗词达人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但无一例外带着对诗词的无限热爱,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诗意人生。其中有一位夏鸿鹏警官令观众印象深刻,他曾向女儿承诺要来参加诗词大会,却不幸罹患胃癌晚期,并做了全胃切除手术。为了兑现对女儿的承诺,夏鸿鹏坚持从沈阳来北京参加选手选拔,他的乐观与坚强打动了节目组导演。夏警官在节目中的表现非常优异,一段真情告白感动全场:他说自己是一个“无胃”的人,更要做一个“无畏”的人。人生自有诗意,祝愿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央视科教频道致力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功推出《百家讲坛》《探索发现》等一系列享誉全国的文化品牌栏目。从2013年起,科教频道先后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和《中国谜语大会》,以“大会”为标志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似一股清泉流过电视荧屏,成为央视文化节目的标志之一。

在对字词、成语和谜语节目的开发获得成功之后,科教频道将目光聚焦诗词领域,延续“大会”系列模式,将诗词作为节目主题,竞赛答题作为节目形式,制作了《中国诗词大会》。

“诗言志、歌永言”,诗词向来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棵参天大树,是汉语中瑰丽的精华所在。古人把《诗经》位列四书五经的“五经”之一。对大众来说,几乎每个中国人从小学习文化,就是从背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床前明月光”开始的。据统计,在2017年新版的全国统一语文教材中,义务教育阶段出现的古诗文有135篇。可以说,诗词这个选题具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更易唤起万千观众的情感共鸣。

在《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之前,电视行业有关诗词类节目是一片蓝海,仅有极少数卫视有诗词节目。既是蓝海,更说明筚路蓝缕,从内容到赛制都无前人足迹可循。怎么做好这档原创节目?从2014年接到任务,开始建组研发探讨,经过600余天的打磨、无数次方案被推翻、前后几番样片录制的艰难探索后,《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于2016年农历大年初五,正式与观众见面。同年6月,《中国诗词大会》获得第二十二届上海电视节最佳综艺栏目奖。

有了第一季的成功,节目组继续努力,紧锣密鼓开始筹备第二季。农历丁酉鸡年大年初二,《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连续10天播出,掀起收视热潮,成为2017“现象级”电视节目。前两季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点燃了全社会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学习和传播热情,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这一文化节目的走红,彰显出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自信,也显示出央视作为国家媒体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责任感与创新力。

此后,多家省级卫视先后推出了4至5档季播诗词国学类节目,央视则推出《朗读者》《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以及《信中国》等大型文化综艺节目,均取得不错反响,这些节目的成功再次将文化类综艺节目推向一个高峰。电视生态的巨大变化,让诗词大会的节目主创们感到:以往的成功已是过去,时代的洪流、激烈的竞争,只有不断创新,超越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回头来看,《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反响,最大原因就是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下足功夫,准确把握住“守”和“变”的关系——传承中华诗词中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又在节目内容、嘉宾点评、赛制形态等各方面做了开拓性的创新探索,以文化人,寓教于乐。

(责任编辑:北京IT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