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新闻网移动版

主页 > 国内新闻 >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张学海:为国“铸剑” 定要敢为天下先(2)

“决不能让装备带‘病’参赛。”来到装配现场的张学海不顾身体不适,弓着腰一头钻进了车体。狭小的空间内,他只能用原始工具一点点测量,视野盲区则用指尖感受零件的轮廓,等到故障排除爬出车体时,冷汗已经浸湿了他的衣服。当天晚饭时,没扒几口的张学海突然扔下筷子,再次返回了装配现场。“装备要出国参赛,必须保持最佳状态。”经过数十次的钻车测量、装拆试验,他把误差缩小到0.2毫米以内,确保了战车在国际赛场上的完美发挥。

细数着这些年的成果,张学海淡淡地说,“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热爱钳工这一行。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张学海:为国“铸剑” 定要敢为天下先

张学海在工作中指导徒弟。中工网记者朱晶晶摄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张学海:为国“铸剑” 定要敢为天下先

张学海在工作中指导徒弟。中工网记者朱晶晶摄

“上门服务”——推动技能大师工作室传承发展

时过境迁,当初那个跟在师傅身后的张学徒,摇身一变成为了“老师傅”。

现在的年轻人都想干一些轻松的活,当工人更是提不起精神,张学海就经常“上门服务”。“以前我当徒弟的时候求着师傅,现在我当师傅又得求着徒弟”,张学海开玩笑似的对记者说,“现在我只有把他们先带上正轨,让他们找到干活的乐趣,然后才有动力”。

“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做不了多少,技艺的传承需要学习、积累、再传授的过程。”作为身怀绝技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张学海深知先进技术只有被更多的职工所掌握,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他以“张学海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把生产设备搬进了教室,实行实景教学、现场教学,开创了兵器行业技能工人实操培训新模式,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优势,在生产一线选拔具有培养条件的技能人员,通过“传、帮、带”和“学、练、赛”的培训模式,积极推进公司技能人才的培养,着重培养公司急需的“一专多能”的钳工、焊工、数控操作工,为公司各条生产线输送高技能人才。

“一花不是春、百花春满园”。张学海甘当人梯,毫无保留地把经验、心得传授给工友和徒弟。他除了完成日常生产攻关外,花费了大量时间在青年技能人才培养上,为公司培养出近百名技师、高级技师,很多同志成为各级技能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并在很多技能比赛中获得大奖,先后培养出了一名全国技术能手、两名政府特殊津贴奖、七名内蒙古自治区技术能手、五名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三名包头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三名包头市鹿城英才、一名包头工匠、一名荣获包头市劳动模范称号等一大批杰出青年高技能人才,并带动了一大批80后、90后青工学技术的热潮。

“不要认为当工人就是傻大粗黑,我们虽然没上过大学,但学会、学精一门技术同样可以实现人生价值。”张学海这样跟徒弟说。中工网记者朱晶晶

(责任编辑:北京IT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