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新闻网移动版

主页 > IT产经 >

刻刀下,蛋壳逆袭成为艺术品

王成孝的蛋雕作品。

    

蛋壳常见,蛋雕却极少见到。你一定无法想象,在一个蛋雕艺术家的刻刀下,蛋壳会焕发出怎样的生命力,它不仅会成为陈列在展柜上的艺术品,还能作为一种孕育生命的容器,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存活于世间。
    王成孝就是一个能让蛋壳逆袭成为艺术品的国画家。他今年40岁,是土生土长的太原人。在他的刻刀下,一只只红皮鸡蛋变成了一张张人像、一幅幅山水、一个个有趣的动物。
    3月30日,本报记者采访并亲眼见证了王成孝蛋雕艺术的部分过程,惊奇地发现,原来蛋壳的重生过程是如此艰辛,并如此美丽。

A 一幅简单的作品也要用大约20天

3月30日,是春天里一个极为普通的日子。王成孝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清心静气地刻了4个小时蛋雕,直到晚上,才有空接受采访。尽管春日里繁花盛开,万物复苏,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他却没有时间出门去看风景。每当一幅作品开始落刀,无论各种事务如何繁忙,他都必须在每天抽出4个小时来完成创作。像每一个艺术家一样,他认为创作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极度安静的过程,是始终在心里提着一口气,只要那口气在,作品里就会有满满的精气神。
    近日,由于各媒体对王成孝蛋雕作品的关注及报道,使他的生活骤然变得忙碌起来。一方面,他为蛋雕这样一种古老艺术在今天受到如此关注而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在创作时间上他却不做丝毫让步。
    记者到时,王成孝刚刚放下刻刀,蛋雕就放置在他的画案上。记者伏下身子,仔细观察。一只红皮鸡蛋上已经有了作品的大概模样,红色大虾,刻得十分灵动。令记者意外的是,王成孝的刻刀,居然是一把手术刀。
    “起初我用的是美工刀。美工刀的刀刃比较锋利,而且刀身很轻,用着还算顺手。落刀时,我基本只用刀尖部分,刻多了之后,刀刃就有点涩了,有些微小的线条刻得不太清楚,蛋雕的表现力会受到影响。我只好把最前面那一截掰掉,继续雕刻。掰到最后一截时,美工刀太短了,没法再落刀。一次偶然的尝试,我发现手术刀的刀尖锋利,而且在一段时间内刀刃不会有豁口,刻的时候每一个线条都非常清晰。从此,我的蛋雕工具就由美工刀变成了手术刀。”王成孝笑着告诉记者。听了王成孝的讲解,记者再次凑近蛋雕仔细观瞧,发现其中有些线条的确刻得异常精细,这不只需要极好的刀工,也需要极好的眼力和艺术感觉。
    “做蛋雕对视力的要求是很高的。我的视力到目前为止还非常良好,即使持续工作4个小时也不会疲劳。如果视力出现眼花、模糊等症状,是会影响蛋雕的艺术效果的。另外,我习惯在工作时听一些轻音乐,既能让心情轻松,也便于集中注意力。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通常不会感觉到疲累。”王成孝说,自己在落刀之前,会先在纸上画初稿,修改成熟后,再在选好的红皮鸡蛋上用铅笔画草稿,与纸上的初稿基本吻合之后,他才开始雕刻。一般而言,即使是一幅简单的蛋雕作品,也需耗时20天左右。在创作完这幅作品之前,他会连续工作,再重要的事也会放下,再多应酬也会推掉,不能让自己的心受世事所扰。

B 19年前的开始,一切都那么自然

19年前,王成孝已经从太原考入广州的一所美术中专学校就读,专业是中国画。打小,父母便让他学习绘画。自那时起,绘画的种子就在他心里生了根,知道自己这辈子都要吃绘画这碗饭。
    放假回家,和父母一起看电视的时候,他偶然发现一个纪录片正在介绍国内一位著名蛋雕大师的蛋雕之路。
    “这个让我觉得十分有趣。在此之前,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蛋雕这个艺术门类,更不知道有人能在一个小小的蛋壳上面作画。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王成孝说,看完纪录片,一个念头在他大脑里生成。第二天,王成孝找来一只鸡蛋、一把美工刀,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的首次蛋雕创作。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他选的第一只红皮鸡蛋就非常干净,没有什么杂质。他第一次使用美工刀在鸡蛋上创作,力度竟然刚刚好,艺术感觉也刚刚好。他本来已经做好了雕破蛋壳的准备,谁知竟然没有破。
    “我的第一个蛋雕作品是我的一张一寸免冠照,本来只是想试水,整个假期我基本就在家呆着做这一件事。赶到开学时,我完成了自己的人像作品。这让我父母十分吃惊,也让我自己感到意外。”
    从此,王成孝与红皮鸡蛋结下了不解之缘。不管在哪儿,他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买鸡蛋。他在小贩那里一个一个地挑着,主要是看鸡蛋的色泽是否饱满,外壳是否干净无瘢痕。小贩们常常被他挑得直发毛,不得不无奈而又讽刺地说道:“你到底挑啥呢?我这鸡蛋好着呢,个个儿都好吃。”
    王成孝尴尬地冲着小贩笑一笑,他没法告诉小贩,自己其实是个艺术家,挑鸡蛋是为了在鸡蛋上作画,而不是为了吃。
    等超市在城市里变得普及之后,王成孝终于可以不必面对小贩不耐烦的询问,而是在超市里自由地挑选鸡蛋了。
    “我经常一买好几盒红皮鸡蛋,回家之后精心挑选。挑到品相好的,赶紧冷藏起来。一有灵感就赶紧创作,时间久了鸡蛋会坏掉。”19年来,王成孝并不记得自己究竟买了多少鸡蛋,只记得自己已经将多少鸡蛋变成了具有艺术价值的蛋雕作品,又有多少次在作品已经完成了一半时却被刻破,那种失望是无以言表的。除了用红皮鸡蛋做蛋雕,他还尝试过用鸵鸟蛋、鸭蛋进行创作,因其形状、色泽对比度都不如红皮鸡蛋,所以,现在他已完全摒弃了它们。
    在记者的概念里,以为蛋雕作品是直接在蛋壳上作画。王成孝却说,蛋雕是先在鸡蛋上雕刻,全部完成之后,再在鸡蛋底部捅个小眼儿,一点一点地将里面的蛋黄蛋清漏完,之后再用嘴一点一点将清水吹进空的蛋壳里,直到里面彻底干净之后,再将其放进专用的底座里展示。

C 除了蛋雕艺术,又开始做新的尝试

尽管蛋雕已经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想要靠蛋雕生存却不大可能。首先是其周期较长。王成孝曾经创作过一个新中国十大元帅人像系列,按照每一个20天的创作周期计算,他完成所有作品,费时200天。其次是来自艺术家面对个人作品时特有的个人情结。创作完成后,会觉得每一件作品都特别珍贵,都想自己珍藏。
    在广州念完美术中专工作了几年后,王成孝又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美院国画系。他坚持一边学习,一边进行蛋雕创作。因为热爱国画,他的蛋雕作品中也有很多山水画作。老师和同学非常喜爱这些蛋雕,他大学期间的许多作品,都为他们所收藏。
    王成孝的蛋雕作品也曾售卖过一些,但他从未想过要以此谋生。他开设有个人工作室,以教授书法和国画为主旨。此外,他还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作品——在菩提叶上用铅笔绘制草图,再将人的头发一根根粘贴在菩提叶上。画作的深浅线条完全由头发粘贴的多少来决定。
    “这一创意其实来自于我的妹妹。在她的孩子出生之后,她很想将孩子的胎发留下作纪念。但是,她又不想将其做成通常的胎毛笔。她想到了我。她说,你学了这么多年绘画,又做了这么久的蛋雕,肯定能够想到更好的办法。我仔细想了想,决定去买些菩提叶,将我外甥的胎发粘贴在上面,制作成他的出生肖像,这样不是更有意义吗?”王成孝站在自己的菩提叶艺术作品前,笑着告诉记者这一艺术作品的创作来由。如今,外甥的菩提叶肖像受到了家人的一致好评,同时,他的这一艺术创新也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注。
    像许多艺术家一样,王成孝一直在思考传统艺术如何既能够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能让其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命。无论是画国画,还是创作蛋雕、菩提叶肖像,都能让他最直接地面对本心,找到真我。尽管创作是一个艰辛而孤独的过程,他却从未后悔过,甚至想起来就是满满的快乐。

本报记者 张瑾

○相关

    蛋雕的起源和发展

(责任编辑:北京IT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