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静文的第二任丈夫是谁? 廖静文简历资料及照片(2)
时间:2015-03-18 14:12 来源:未知 作者:南华网 点击:次
1953年为了写好徐悲鸿传记,她再次进入大学读书,到北京大学中文系插班学习。1956年,她利用学校的寒假之便到徐悲鸿的故乡江苏宜兴探访,祭扫公婆坟墓,会见许多亲友,搜集许多有关徐悲鸿的生平资料,还参观了宜兴县县城和许多村镇。1957年,她完成大学学业,担任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并应聘到中央美术学院讲授中国文学史。在工作中继续搜集有关徐悲鸿的资料,为撰写徐悲鸿传记文学做准备,并写出了初稿。“文革”中她几次被抄家,多年搜集的资料几乎全部被毁,徐悲鸿的墓碑被砸碎,这给她带来了极大的痛苦。1973年,周恩来总理派人看望她,并亲笔写信与她洽商恢复徐悲鸿纪念馆的有关事宜。1982年,一座崭新的徐悲鸿纪念馆在北京新街口北大街53号矗立起来。她感动得泪如泉涌,无数往事一齐涌上心头。1976年10月,在徐悲鸿墓碑得以修复、纪念馆得以重建的时刻,她执笔重撰徐悲鸿传记,终于在1982年完稿。 1983年,她撰写的26万字的长篇传记《徐悲鸿的一生》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好的反响。作为全国政协常委和徐悲鸿夫人,她还积极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到高校讲授徐悲鸿的艺术和生活道路,并进行书画艺术创作。 廖静文于1992年回故乡湖南省长沙金井视察,为家乡建设作出了贡献,同期为长沙市之浏阳市社港乡改为社港镇,随后为本地一中学浏阳市第八中学题名并赠送对联题词:“书中乾坤大,华里天地宽。”激励着后辈奋发学习,立志改变家乡,为国建设做出贡献。 2003年,廖静文说,为了纪念徐悲鸿逝世50周年,10月将在南京举办徐悲鸿研究座谈会,研究他的艺术思想,他对中国美术以及建立近代美术教育体系的贡献;此外,还要在浙江慈溪市举办他的纪念画展。
廖静文有一保姆为伴,住在北京西山附近。已经80岁高龄的她每天早上7时多起床,然后到纪念馆上班。她说,自己平时没有什么娱乐,因为听力不太好,所以不能看电视和听音乐,有时看看书报。非典时期,她在家画画中国画。廖静文和徐悲鸿的一双儿女也已经年过半百,儿子在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任校长,女儿在大学任教授。他们时常会来看她。她说,现在她最大的快乐就是和孩子们在一起。 “家国恩情剪不断,是非真伪寸心知”。廖静文说,人生是复杂的,不可能让所有人了解你,但怎样做人自己明白。“这几十年,国家给了我许多荣誉,我很感谢。 外界评价 人民网评价:这是一个为徐悲鸿而生,为徐悲鸿而活的女人。她的生活处处都烙上了徐悲鸿的印迹。但是廖静文并没有将自己束缚于“小爱”之中。能把“小爱”转化成“民族文化的大爱”,这是她的过人之处。 最大遗憾 1945年底,廖静文和徐悲鸿结婚前,徐悲鸿为了和蒋碧薇解除早已名存实亡的婚姻关系,答应给蒋碧薇100万元和100幅画,为此徐悲鸿拼命工作,终于积劳成疾。廖静文认为,没有那一段日子的操劳,徐悲鸿后来也不会英年早逝。所以提起蒋碧薇,廖静文那么温婉的一个人也显出了愤怒与不屑。 徐悲鸿去世的时候,廖静文只有30岁,一个年轻的女人独自走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我决定不去触及那一部分,出于对廖静文的尊敬,也出于对徐悲鸿的尊敬。但是她主动谈起了一段徐悲鸿以外的感情经历。当时我只是问她,这一生有没有遗憾。我的意思是,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徐悲鸿,自己的理想并没有实现,是不是感到遗憾。没想到她说,是有遗憾,而这份遗憾竟是一段徐悲鸿以外的情感经历在一次外出的火车上,廖静文和她的孩子们结识了一个年轻的解放军军官,他和廖静文一家成了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他终于鼓足勇气向她表明爱意。廖静文被他的真诚所感动,接受了他的感情,但是,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廖静文感觉对方并没有像承诺的那样,理解并尊重她对悲鸿的感情。在失望中,他们离婚了。 “如果真的有黄泉,百年之后我和悲鸿能再见面,我要哭着把头靠在他的胸前,向他诉说这五十年来我对他的思念。 提起悲鸿,廖静文又变成了刚刚坠入爱河的20岁少女。 采访廖静文之前,我和同事们都认为她一定会谈很多她和徐悲鸿的故事,但我们想更多地关注她的人生。采访开始以后,我发现从廖静文嫁给徐悲鸿开始,她的人生故事中就没有了我这个概念。悲鸿一直是她生命中的主角。 我做过很多采访,无论面对谁、听着什么样的故事,我都能保持平静、客观,而此时,我的眼眶湿润了。 (责任编辑:北京IT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