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新闻网移动版

主页 > 热点新闻 >

“复制”云冈石窟 “永驻”佛像容颜(3)

近年来,该团队带着全套设备,走入北京明十三陵的长陵祾恩殿、山西运城广仁王庙、五台山南禅寺以及永乐宫和华严寺等。长陵祾恩殿是难度最大的一个项目,他们待了两个月,花的时间比收罗云冈石窟一个洞窟还要多。

潘鹏回想,长陵祾恩殿难度主要在于体量太大、布局庞大,外部要用无人机摄影丈量,内部使用三维扫描仪。大殿地面铺设古砖,无法直接立钢柱,他们本身设计定制了一个气柱,底部为气垫,可以将钢柱升到十米多高,将扫描仪放在上面,扫描高处的建筑细节。

从2005年云冈石窟启动外立面数字化收罗开始,至今约莫完成整体石窟三分之一的数据收罗。不外,跟着技术的迭代,这项事情往往需要“从新再来”。

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常识图谱、人工智能等更多的数字技术,正摆到文保事情者面前。李志荣认为,要对技术持开放态度,新技术的介入将扩展石窟寺掩护的手段,升级石窟寺掩护的流程,也将提升数字化的尺度。

潘鹏说,四五年前进行了第五窟的数字化,此刻看,其时的技术已经掉队了,数据精度也不如此刻。他估量,当前设备收罗的数据,五到十年可以保持在先进程度。但在那之后,新一轮的收罗或者又要开始了。

新京报记者 倪伟

A10-A11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责任编辑:北京IT资讯)